過去家裏開個證明辦個登記您要找居委會,現在辦這些手續您就要找社區了。從居委會到社區,這個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基層單位這些年變化可真不小,而且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體現在了我們身上。和西安市碑林區開通巷社區的副主任馬雲英聊了以後,也許她説出的就是您所感受的。
馬雲英從86年起開始從事居委會工作了,居委會改社區後,她又成為西安市開通巷社區的副主任,説起工作的變化,這位被戲稱為從事“家長裏短”工作的大姐一下打開了話匣子:説起原來的居委會,大家可能都想到那些退休的大媽大爺,自己原來也是在居委會,情況就是這樣。不過現在成立社區後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工作人員都是一些有文化、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就拿開通巷社區來説吧,2000年由3個居委會合併成一個社區,不但管轄範圍增加了,職能也增多了。原來光是管管衞生、傳達一下政策,現在還要管流動人口、駐地單位等等。工作很忙,但是熱情很高,大家都願意做社區的服務者。
這可不是説虛話,這是馬雲英發自內心的真心話。這些年,由於政府從上到下的重視,公民道德要求的不斷提高,社區建設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幹了多年街道工作的馬雲英也感到倍受重視,小小的基層單位一年一個樣。原來是沒有辦公室的,都是夾一個皮包帶一個公章流動辦公。現在不一樣了,政府重視社區建設,給大家創造了很好的環境。現在的辦公室,什麼都有,很方便。不光是辦公環境變好了,馬雲英告訴記者,這些年政府對社區各方面的建設都加大了力度。不但組織各種各樣的業餘活動,文化、法律、衞生、科技等等都走進社區,這社區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便利越過越紅火。原來由於條件限制沒有場地,現在成立了社區後,有專門的活動室,而且還組織了鑼鼓隊、秧歌隊等等。社區居民不光熱心參加這些文化活動,他們對社區的每一件事情都非常的關心,參與性很強。
馬主任説:現在很多人在路上碰到我,還經常説些好的建議和意見。大家都在共同努力,把社區建設成一個美好的大家庭。雖然社區的功能多也很雜,大家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社區的便利,但社區工作僅靠幾個人遠遠不夠,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愛護。社區是我家,變化靠大家。
陜西臺新聞中心記者侯璟 李濤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