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骨幹工程。“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陜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上在貴州奔騰不息的千里烏江開工。
根據有關部門規劃,西電東送將形成三大通道;一是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桂、滇、黔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以及黔、滇兩省坑口火電廠的電能開發出來送往廣東,形成南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300萬千瓦; 二是將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送往華東地區,形成中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120萬千瓦;三是將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形成北部通道。現送電能力為250萬千瓦。
在全國西電東送的整體格局中,目前以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四省區為主的南線建設速度最快,已經形成了四回大的輸電通道。有關資料顯示,自參與西電東送以來,廣東是參與投資最多、接收西電最多的省份,到2005年底,從雲南、貴州兩省送電廣東的輸電能力將增加到700萬千瓦,加上三峽送至廣東的300 萬千瓦,基本可以滿足廣東“十五”期間的電力需要。隨着廣西龍灘水電站和雲南小灣水電站的投産,在“十五”期間還可再增加送電廣東能力400 萬千瓦。根據全國聯網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北、中、南3個跨區互聯電網,預計到2010年至2020年,將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統一聯合電網,實現更大範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開發西部地區電力資源,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西部地區來講,可以儘快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利於促進邊疆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對東部地區來講,由於西部提供的是清潔能源,電價又低,有利於東部地區改善環境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還可以把資金更多地轉向高新技術産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因此,“西電東送”是提高東西部地區雙方整體經濟效益、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