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是現代社會運行的動力,很難想象沒有電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但在我國許多農村,用電不暢、用電太貴一直嚴重制約着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1998年以前,在農村“三電現象”(人情電、權力電、關係電)和“三亂現象”(亂收費、亂加價、亂攤派)大量存在,同時農村電力設備普遍老化,線損耗電巨大,不僅導致農村生活中安全隱患增多,而且作為不必要的電力運行成本攤派到農村電價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民的負擔。
1998年10月,國務院下發文件,批轉了國家計委關於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的請示,並將其確定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投資領域,安排了包括國債在內的資金1893億元作為農網改造的基本金。國家要求按照“兩改一同價”(即農電體制改革、農網改造和實現城鄉同網同價)的原則,對城鄉低壓電網實行統一管理,取消各級政府的價外加價。
至2001年底,經過各級政府和廣大電力系統職工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批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已經覆蓋了全國所有的2400多個縣,使1380萬無電人口用上了電,全國農村低壓線損率也普遍從改造前的20%-30%降到了12%以下,加上農村電價收費方面的大力整頓,全國農村到戶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下降了0.13元。這樣,全國已有約50%以上的縣實現了縣內居民生活用電同價,還有一些省市,如上海、江蘇等,已經實現了全省(區、市)居民生活用電同價。與三年前相比,現在全國農民每年可減輕的電費負擔為350億元,同時用電條件和供電質量的改善也有力地刺激了農村對電力的需求。三年多來,全國縣及縣以下用電量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達到10%,部分地區增長率達到了2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但是,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全國低壓電網改造面還只有60%,為此,第二批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經啟動,計劃安排資金約1000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任務,屆時,全國農村低壓電網的改造面平均將達到90%以上,全面實現城鄉用電同價,並且農村用電費用會進一步降低。
實踐證明,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切實改善了農村用電環境,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因此,這一工程在廣大農村地區被稱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受到普遍歡迎,被農民視為黨的“三個代表”精神的具體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