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搖籃
“佛羅倫薩是座美麗的文化古城。有人稱羅馬是政治首都,米蘭是經濟首都,佛羅倫薩則是文化首都。”來到意大利,接待我們的當地導游一見面就向我們介紹道。
早在13世紀時,佛羅倫薩就是歐洲的金融中心。15世紀時,文藝復興達到高峰,佛羅倫薩的經濟發展到了頂點。如今佛羅倫薩分為老城區和外城區,老城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的世界文化遺産,不能改變,基本上都保留了佛羅倫薩的原貌。現在的佛羅倫薩皮革製品非常著名,是典型的購物天堂。但低劣品也很多,尤其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來自中國溫州的3萬多人生産的皮革製品,大多是低檔貨。
“相傳佛羅倫薩是在愷撒皇帝時建立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佛羅倫薩’這個名字是愷撒起的,拉丁文是‘繁榮’和‘昌盛’的意思。”導游指着那一棟棟古典建築説,“佛羅倫薩以歷史、文化著稱,到處充滿優雅的藝術氣息,整個城市就像一座大博物館。它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如果説歐洲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高峰,那麼佛羅倫薩便是文藝復興藝術的精華了。佛羅倫薩有許多著名建築、雕刻、繪畫,在43個博物館、65所華麗的宮殿和很多教堂中,收藏着無數的藝術珍品。這個古老的城市養育了大批的建築師、雕刻家、畫家、文學家和詩人,如布魯內萊斯基、喬托、提香、吉貝爾蒂,大家熟悉的拉斐爾、達 芬奇、米開朗琪羅、但丁等等。”
導游簡單介紹完後,便帶着我們參觀各主要景點。我問導游:“我們過去在課本中讀到的文藝復興搖籃是‘翡冷翠’,是不是名字譯音有所不同?”
“是的。中國學者過去曾按照發音把佛羅倫薩譯成‘翡冷翠’。不過,佛羅倫薩也曾被稱為花城,因佛羅倫薩的市徽是玉簪花,就像法國國徽的圖案一樣。該市的主教堂又名‘花之聖母’教堂,因為在這座教堂的墻壁上用許多玉簪花的圖案來點綴。”
主教座堂廣場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主教座堂廣場上聳立着三座華美精緻的建築物:杜奧莫大教堂、喬托鐘樓和八角形的洗禮堂。遠看三座建築物構成一體,顯得極其雄偉壯觀。
杜奧莫大教堂最有特色的是它那巨大的帶赭紅色的圓頂建築物,遠看就像中國的蒙古包一樣。據導游介紹,它是意大利著名建築家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1420年開工,用了14年才基本完工,直到布魯內萊斯基死後才算全部完成。大教堂內部幾乎空無一物,它本身的空間與光線的韻律分配便是一件傑作,堅固的方柱被那從正面大圓窗和從側面狹窄窗戶照射進來的光線突顯出了明暗的劃分。靠近主教堂右側的花邊建築物是鐘樓,共有5層82米高,造型極為壯觀。由於這一鐘樓由喬托於1334年設計建造,所以又叫喬托鐘樓。它是意大利十四世紀初最豐富的雕刻傑作,出奇之處是它把羅馬古典風格的堅固性與哥德風格的高貴性融合到一起了,成為一件首飾般的傑作。
洗禮堂在大教堂的對面,曾被在此處受洗的詩人但丁稱為“美麗的聖若翰堂”。它是佛羅倫薩宏偉建築物當中最古老的,也可説最漂亮的一座。洗禮堂是於第五世紀建造起來的第一座建築物,出奇之處首先是它比例上的完美協調,又由於表面覆蓋的綠色與純白色大理石的高貴性以及它的三道銅門,其中兩道是由吉貝爾蒂雕刻的,它們深受米開朗琪羅的讚賞,致使其中一道被他稱做天堂之門。為了雕刻所謂的“天堂之門”,吉貝爾蒂一直工作了25年之久。他所利用的透視原理非常壯觀,10個格子浮雕的內容敘述非常連貫統一,其周圍的裝飾浮雕也極其高雅。銅門是於1452年完成的,浮雕內容是舊約聖經上有關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的故事。由於浮雕栩栩如生和經維修後使原先的金黃色畢露,更加強了它的華麗性,使它成為全世界的觀賞目標。另外一道門是安德烈 比薩羅雕刻的,門上刻有關於約翰生平的28幅圖畫。
我們去的時候,天堂之門緊閉,門前護有一鐵欄,只能在鐵欄外攝像、留影,不能近前撫摸。聽導游説,天堂之門全是金制的,造價非常昂貴。且每年只逢復活節才開門,由主教帶隊進去作禮拜,意思是説跟着主教進去就可以到達天堂。
佛羅倫薩如同雅典和耶路撒冷古城一樣,好像一座文化燈塔在世界上散發光芒。這是一座孕育文化巨人並使之催生為文化巨人的城市,這是一部文藝復興歷史的生動教科書!
西尼約裏亞廣場和老橋
西尼約裏亞廣場曾被稱作執政長官廣場,八個世紀以來都是佛羅倫薩的政治與民事心臟的中心地帶,距離宗教中心主教堂只不過數百米。
西尼約裏亞廣場曾是佛羅倫薩城重大歷史事件的舞臺。自從1872年以來舊宮就是市政府和市長辦公廳所在地。舊宮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建築,巍然矗立在西尼約裏亞廣場對面。舊宮原來也叫西尼約裏亞宮。2000年11月,歐共體6國首腦會議曾在舊宮召開。
在西尼約裏亞廣場上,我們置身於濃郁的古典文化氛圍中。廣場上幾尊著名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形態逼真,真有呼之欲出之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詹博羅尼亞雕制的美第奇家族的大公科西莫一世的騎馬銅像,科西莫一世一身戎裝,雙目炯炯,凝視前方,其威風凜凜的騎馬雕像,令人遐想聯翩。另一尊由阿曼納蒂雕塑的海神戰車噴泉與海馬和白色大理石巨人雕像,更令人嘆為觀止。戰車正中矗立着一尊滿臉鬍鬚的白色大理石裸體雕塑,也稱“白巨人”,下面幾尊海神雕像也形態各異,或側臥,或斜坐……栩栩如生。
更令我們駐足難忘,流連不去的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大衛塑像。據介紹,這尊大衛塑像是複製品,原件已保存在藝術博物館裏,還有一件複製品則豎立在米開朗琪羅廣場上。《大衛》取材於《聖經》舊約中的人物,他是伯利恒人耶西的第八個兒子。大衛容貌俊美,善彈琴,英雄善戰,擊敗了巨人戈利亞,是古代以色列統一王國的首任國王,任以色列國王達40年。米開郎琪羅為製作大衛雕像,花費了不少心血。從1501年8月到1504年1月,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巨作。豎立在我們面前的大衛,是一名健壯、堅定、勇猛的裸體青年,他左腿前伸,右腿後立,左手舉起,右手下垂,雙目注視左前方即將到來的強敵戈利亞,正準備全力將石子彈出,顯示了對敵人的憤恨和奮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這一尊大衛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也成了表明正義事業力量的形象化身。
隨後,導游引着我們走進老城區的一所老式磚房。一座極不起眼的房子,這裡就居住過世界文學大師但丁。房門緊閉,在門前的地板上刻了但丁的像,意寓着要把但丁永遠踩在腳下。可但丁在近20年的流放中,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向反動勢力屈膝投降。他曾幽默地説,把我的頭像刻在地板上,將會使所有前來觀看的人向我鞠一躬。他被驅逐出自己的故鄉,卻以驚人的毅力接近群眾,了解社會,創作了中世紀的史詩《神曲》三部曲,每部作品都閃耀着文藝復興思想的曙光。但丁同荷馬、莎士比亞的名字並列,成為西方文明史上的三顆巨星。
走出距有700多年曆史的舊城老區,穿過米開朗琪羅街(這條街是世界名牌商品薈萃之地),便來到了阿爾諾河邊。河對岸的聖十架城堡,據説是達 芬奇、佳利略、米開朗琪羅的墓地。河上有一座老橋,是佛羅倫薩最古老和最有名的橋。它之所以聞名,一則它是一座“商業大橋”、“黃金大橋”;二則它曆盡滄桑,是佛羅倫薩歷史的見證。早在14世紀,橋上就店舖林立,銷售的物品花樣繁多。據説橋上賣肉的“屠夫”把橋弄臟了,以至於大公下令只容許在橋上開設金銀首飾店舖,所以人們又慣稱“黃金大橋”。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傾灑到阿爾諾河上,也傾灑到老橋上。橋邊有對對男女在並肩漫步,享受冬日夕陽的余暉沐浴。“這裡有一個典故,相傳但丁就是在這座橋上與他終生相戀的女子貝雅特麗齊相遇的。”導游又打開了話閘,“現在一到周末和晚上,總有對對男女來橋上散步,互訴衷腸。”
真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恨時間太短,沒能有更多時間來仔細鑒賞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來吸取更多的歷史精華。
參觀烏菲奇博物館
毫無疑問烏菲奇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並且也許是最重要的畫廊。該博物館供人參觀已有四個世紀了,它以其至高無上的繪畫傑作實例,包羅了歐洲繪畫歷史的演變。
烏菲齊宮共有三層。底層有臨街長廊,出售各種手工藝品及名作的複製品;第二層是珍藏佛羅倫薩和意大利史料的國家檔案館;第三層是烏菲齊畫廊,也叫博物館、美術館,它是世界上收藏藝術品最豐富的畫廊之一。
“畫廊於1737年公開開放,供世人欣賞。畫廊收藏了14-18世紀意大利繪畫、雕刻,許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名雕,還有公元前希臘的雕刻傑作,共有45個展室,幾萬件美術作品。全世界收藏的名畫,像《蒙娜麗莎》這種畫,總共只有20多幅,烏菲齊宮就有10多幅。所以有人把盧浮宮與烏菲奇畫廊相媲美!”導游的介紹,使我想起1996年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畫廊的情景,那裏面更是名畫薈萃,燦若星海,像梵高、畢加索等人的傳世之作也列在其中。不過,達 芬奇因是佛羅倫薩人,其更多的作品則在當地和盧浮宮收藏。
畫廊裏一幅幅油畫栩栩如生,簡直是美不勝收。被尊稱為“意大利繪畫之父”的喬托,畫的《莊嚴聖母》像,將一位頭披黑長衫,左手懷抱聖子的聖母刻劃得維妙維肖,那眼神,那手勢,都有一種鮮活的感覺。可以説,這幅畫裏透溢出一股超然的母愛和凝重的戀母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你都會發現,出身寒微少年時曾備受艱辛,後靠自己天賦和勤奮成就了自己“藝術大師”稱號的喬托,是怎樣將自己的戀母情結巧妙地熔鑄在畫面之中。西莫內 馬爾蒂尼的《聖母領報》與達 芬奇的《聖母領報》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樣是面對飛來的信使,女主人公則形態迥異:達 芬奇的女主人公面露喜悅,洋溢着一種期待神情,或許,信使給她帶來了極佳的好訊息;而西莫內 馬爾蒂尼的女主人則神情黯然,側着腰身,或許是對不好的消息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嘆。兩幅畫都以各自孕育的豐富主題,通過女主人公的細微表情坦露無異。而羅索 佛羅倫帝諾的《奏樂的小天使》則將一小音樂天使狂放的表演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展翅欲飛的一對羽毛,小兒童黃頭髮下的一雙俊亮的大眼似乎還沉浸於美妙的音樂中。他懷抱吉它,右手輕攏琴弦,從天庭傳來的音樂似乎正從他手指間舒緩地滑落人間。保羅 烏切羅的《聖羅馬諾的戰役》,將戰爭場面表現得極為殘酷,刀劍林立,戰馬嘶鳴,橫亙於戰馬前的絆繩使無數戰馬與將士被絆倒地上,尖利的長矛隨之刺入腹中……米開朗琪羅的《聖家圓畫》像,則表現了聖父、聖母和聖子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畫是被金色的圓形畫櫃鑲嵌其中,寓意其家庭的團圓,極富生活情趣。
畫廊裏有兩幅最著名的畫都是著名畫家波提切利創作的,其中一幅代表作為《春》,創作於1478年。這是一幅寓意畫,它給漫長的中世紀閉了幕,而開啟了初期的文藝復興時期。整個畫面充滿着歡樂的景象,像一座華麗的舞臺,女神維納斯出現在舞台中間,象徵人類的春天來到人間。她的左側有眾神使者麥丘裏,披着衣服,身係佩刀;右側有春神芙露娜,嘴中衍着香草、鮮花;花神頭飾花冠,身上挂着花環,她將芬芳的花瓣不斷地灑向人間;小愛神丘比特已飛到維納斯頭上,維納斯右手下有美麗、青春和歡樂三位女神正在翩翩起舞。一切都極為高雅和協調:跳舞的三位女神只表露了紗衣的膨脹,步伐莊重的花神,高雅的風景,都在暗示着那些渴望人文主義的人們所嚮往的世俗天堂。
另一幅名畫也是波提切利於1485年創作的《維納斯的誕生》。初見這幅畫,我們完全被畫面中那跌宕、龐大的氣勢所震撼:碧波蕩漾的藍色海面上飄浮着一隻巨大的扇形貝殼,全身裸露的美麗的維納斯身披金色的長髮亭亭玉立於貝殼上。她旁邊一男一女兩位風神和春神翱翔於空中,風神口中輕吐微風,維納斯便輕輕地飄到了岸邊,從此維納斯開始了人間生活。窈窕淑女告別人間天堂,來到塵世,由神變為普普通通的現實生活中的人,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情感。整幅畫面將抽象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巧妙地融匯到一起,使畫面達到了完美無缺的高度,再現了裸體的維納斯,表現了人從宗教的羈絆下的徹底解放,令旁觀者盪氣迴腸,留念不已。
參觀烏菲奇博物館,不如説是參觀畫廊;參觀畫廊,不如説是經受了一場油畫藝術的洗禮。
從《春》到《維納斯的誕生》,從《奏樂的天使》到《聖家圓畫》,你有多少想像,你都可以得到發揮,其超然於物外的想像空間把你與這些傳世之作緊緊地粘合到一起,難以分離了。不過這種“粘合”,只能是一種神交,心靈與畫面上人物的交流。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