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研學遊不斷推陳出新 “行走的課堂”很精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6月01日 10:26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6月01日 10:2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自然,感受文化,了解科技

記者 尹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

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小學生在田間聽農民伯伯講解小麥種植知識。周 強攝(人民視覺)

研學師生在江西省樂安縣大華山蝶棲谷景區觀看非遺變臉表演。陳慧婷攝(人民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第二中學學生在騰格裏沙漠開展徒步沙漠體驗,增強了解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袁宏彥攝(人民圖片)

隨著暑期臨近,不少家長已著手為孩子制定暑期出遊計劃,希望孩子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有“行走的課堂”之稱的研學遊備受青睞。各旅遊企業順勢推出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研學遊産品。

近10年,我國研學遊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2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為適應市場需求,“寓學于行、寓學于遊”的研學遊在內涵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近日,日照市“喚綠之旅”被評選為2023年“山東省十佳生態環境公眾參與案例”,它也是山東省首個環保主題研學品牌。據介紹,“喚綠之旅”設置綠色交通、綠色學校、環保産業、綠色文旅、綠色農業等十大板塊,深入挖掘、整合本土文化、教育、旅遊、生態資源,創新校內校外課程銜接,將環保教育課程貫穿各個領域,將環保理念滲透到各個體驗式、互動式“環保小課堂”場景中,喚起公眾環保意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參與活動的“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走進環保企業,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參加植樹活動,親手種下一棵樹,增強植綠護綠的環保意識;到污水處理廠,了解污水凈化過程,培養科學用水好習慣……“喚綠之旅”活動已覆蓋12所日照高校、中小學校,近2萬人參與。

以增強親近自然、保護環境意識為出發點的環保研學遊,正逐漸發展為一類成熟的研學遊産品。

5月下旬的一個週末,北京市民徐興松帶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個名為“親近母親河”的環保研學遊。他們和另外7組家庭一起來到永定河滯洪水庫中堤,不時有騎行愛好者從身邊經過。永定河滯洪水庫中堤的一側是嘩嘩流淌的永定河,一側是滯洪水庫。聽了領隊的講解,徐興松和孩子了解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永定河曾出現乾涸斷流、河床裸露等現象,經過生態治理,如今重現水清岸綠、飛鳥翔集的景象,沿岸越來越多的濱水空間成為市民遊客休閒的好去處。“孩子從書本中了解到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但缺乏直觀的認識。”徐興松説,通過參加這次研學遊,孩子深刻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生動講述文化故事

研學遊一頭連著旅遊,一頭連著教育,其發展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這個特殊“課堂”的參與者。十四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雒樹剛指出,研學旅行要始終把握“學”是中心、是目的,“行”是途徑、是載體。要寓學于行、寓學于遊。忽視“學”,僅靠“遊”去吸引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是主次顛倒,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如何讓研學遊既有趣、有看點,又讓參與者遊有所獲?這也是4月初在河南洛陽舉辦的2023世界研學旅遊大會關注的焦點。“研學就是要講故事”,與會專家學者和旅遊從業者指出,研學遊需用好資源,講好文化故事。

洛陽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了“研學洛陽、讀懂歷史”文旅品牌。洛陽博物館館內收藏展示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的歷代文物,是洛陽的文化地標,也是研學遊的重要目的地。自2017年以來,洛陽博物館為研學旅行團隊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還建立了一支研學旅行導師團隊。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也依託自己得天獨厚的文物資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

日前,第三屆“在閩臺生文化拓展研學之旅——坊巷課堂活動”在福建福州開班,來自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高校的40余名在閩台灣學生參加。活動期間,這些學生感知福州歷史文化、觀摩現代科技企業、探尋中國船政文化、體驗傳統手工技藝等,希望多走走多看看,更深入了解福建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同時,也把自己在福州求學、創業的經歷跟更多的台灣大學生分享。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理事林衛國表示,舉辦坊巷課堂文化拓展研學活動,就是希望在閩台灣學生了解閩臺近代歷史及文化淵源,體會兩岸同胞共有的家國情懷,感受大陸的蓬勃生機。

“種下科學家精神的種子”

科普研學也是近年來頗受歡迎的項目,每逢節假日,各地的科普類展館內常擠滿了前來參觀學習的孩子。

為了零距離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許多遊客選擇前往位於海南省文昌市的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在航天科普展館內,遊客可以看到神舟飛船模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空間站模型等,還能近距離觀看火箭零部件殘骸,在遊玩中學習航天科技相關知識,了解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發展歷程。許多遊客邊參觀邊驚嘆:“大開眼界!”據介紹,“五一”假期,文昌航天科普中心接待遊客超萬人。

“研學遊不僅能普及地學知識,還能引起青少年對地學的興趣,在孩子們心裏種下科學家精神的種子。”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監事長孫革説。日前,第六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暨地學旅遊(桂林·象山)論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召開,中國古生物學會為天目地學博物空間(桂林)舉行了“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單華春介紹,天目地學博物空間(桂林)多次開展研學遊覽活動,至今已接待3萬多名學生和市民入館學習。在這裡,觀眾可以了解各種礦物質的産生原因,通過古生物化石了解地球演化歷史等。據了解,桂林將利用豐富的地學資源,推動地學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發展,開發特色研學課程,設計精品研學線路。

編輯:趙萌萌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研學遊不斷推陳出新 “行走的課堂”很精彩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