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馬鍋頭的雷響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1月03日 11:49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1月03日 11:49
原標題:馬鍋頭的雷響茶(行天下)
正在加載

雲南省劍川縣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還殘留著一條近200公里的鹽馬古道。道上的烽火臺、救命房和來來往往的銅鈴聲已隱入塵埃,只有深深淺淺的馬蹄印和磨得變了形的拴馬石還有些許馬幫的氣息。發現這些蛛絲馬跡的是一個農民,他彎腰撿起那頂被淹沒的“馬鍋頭”頭銜,吹了吹時光之塵,穩穩地戴在頭上。

探尋自己

他叫趙宗銘,沒有一匹馬、一副駝架,但他甩響馬鞭,開始了十多年的“走馬”生活,任務是把一條荒僻的古道送進千萬人的文化體驗中。

2010年後,他被人稱為瘋子。妻子苦勸不止便以疏遠相逼,但他著了魔一樣,憑著一腔孤勇,回到偏遠的羊岑鄉開始刨建根據地。

羊岑曾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代最大的交易市場,本地的鹽、茶、木雕、石雕、菌子和外面的絲綢、玉、瓷器等在這裡碰撞出熱火朝天的景象。兩條鹽馬古道從明永樂年建的風雨橋——永定橋分岔並延伸。一條是著名的滇藏古驛道,另一條叫怒夷古道,是通過怒江蘭坪往緬甸的官道。這兩條道興起于三國時代,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從這裡經過,不少士兵被瘴氣所傷,交了命契,留下許多兵器、貝幣和石棺讓考古專家懷想。忽必烈滅大理國就是從這裡過蒼山進入的。如今,下關還有將軍洞和將軍廟供後人瞻仰。大唐錦繡朗朗,交易的東西更多,流通的需求更大,兩條道上鋪了漂亮的石塊,成為連接西藏與東南亞重要的物流高速公路。抗日戰爭時期,滇緬被封鎖,遠征軍及其戰備物資就是從這條古道回撤。馬幫作為主要運輸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回望這條古道上蒼茫的歲月,活了40多年的馬鍋頭説這是通往自己最近的路,他要去尋找。那些深深的馬蹄印、缺口的拴馬石、雜草叢生的烽火臺和救命房遺址,仿佛閃光的貝殼被時代的浪潮托起,喚醒了什麼,又召喚著什麼。

古道密碼

現在的羊岑還有一些村子以過去的哨所命名,比如白臘村、水自平村和羊岑鄉,都是曾經的官道哨所和馬幫的補給站。“白臘無煙,劍川安定”,正是白臘九個烽火臺遺跡的旁白。而“救命房”救的不只走馬人的命,還有這條道上所有肩負使命或任務的生命。這是馬幫的信仰和禁忌最集中的體現。他們相信山、路、水、樹都有對應的神,不可冒犯,也不可輕視,起程和到達都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敬天、祭地、謝眾神。他們也敬重同行和對手,所以在相應距離間修一座小房子,裏面放上糧食和衣物。門不上鎖,過路的官賈平民都可以在危急時取用,使用前提一是危及生命時,再就是用完後要及時歸還和補充。道上的規矩,土匪都得遵守。這些都是沿途未知風險和餐風飲露的艱難折射並鍛造出來的生存策略和密碼,也是馬鍋頭滔滔不絕的故事源泉。

趙宗銘似乎有説不完的“馬幫話”,有點迫不及待地想讓人了解並尊重這條道上燃起過的篝火和留下的汗水。那些已經被淹沒的行走故事,在他繪聲繪色又極具感染力的講述下,活了起來,動了起來。他還收集了很多具有馬幫時代發展特徵的代表性實物,清理附著在上面的細小痕跡,最大限度地修復那些還有汗漬的倖存物。正是這些散發著汗味與馬臊味的器具,滋養著嬌藏金花的高門深院。那些古鎮的大戶人家,都是靠馬幫起家,並長期經營馬幫的。不結合古鎮的繁華,難以看出當年這項支柱産業的風采,也不能體會時代進程中馬幫文化落幕的淒涼。

堅持守護

如果有時間,馬鍋頭會一邊烤雷響茶,一邊給你從南詔國時代的戰爭、大理國時代的商務以及絲綢之路的繁華,再講到如今的鄉村振興和他的白族文化體驗園。

他不知道“佗寂”這個詞,卻詮釋著它的意義。那些老屋裏被遺棄的小物件和祖輩傳下來已不適應當下的生活用具:半邊飲馬槽、漏水的皮壺、殘缺的刻經版、生銹的鐵掌都被搬進了驛站,規規矩矩地擺放著。

一進他的小院,立刻會有穿越感附身,仿佛有沉重的卸貨聲和放鬆的喘息聲在耳邊響起。門邊的簸箕裏裝著玉米、土豆、臘肉和或幹或濕的大朵菌子,木桌上的雷響茶、鑼鍋飯、烤魚和樹花湯騰騰地冒著熱氣。

到過他驛站的遊人,對雷響茶和鑼鍋飯有著特別的好感。雷響茶也叫飛鹽茶,是馬幫行走中既茶也藥的一種飲料。原料基本是普洱茶、鍋底鹽、米和山泉水。通過烘烤加熱鹽、茶、米,直到有了香味再衝下泉水,蓋上蓋子聽水在罐裏發出如雷鳴般的轟隆聲,所以取名“雷響茶”。一杯下去,能祛寒暖胃,也能治病救急。這是馬隊的煙火氣,也是濃濃的鄉愁!品茶的時候把對家人的思念和遠方的期待都一一下了喉。鑼鍋飯其實是一鍋燜,將米、菜和肉放在一起,架在火上燜出一鍋既犒勞身體又安慰靈魂的鑼鍋飯。這兩種土茶飯成了驛站的主要待客之物。

2019年,國家文旅部授給趙宗銘“守護民族記憶的馬鍋頭”,“羊岑鋪”鹽道馬幫體驗驛站被列為鄉村振興扶持項目。至此,他的守護有了迴響,他的“瘋魔”成了正果。

他在沙溪古鎮拉起馬隊重走羊岑古道時,被古道的滄桑吸引,並與之發生了微妙的靈魂共振。聽説修新路要毀古道時,他慌了,站在施工隊的前面阻攔,並四處申訴求助。村民怪他,親人也不理解,他默默地扛下,並執著地堅持,把自己當成一塊邊角料,修補在這條老朽不堪的古道上。

“山間響鈴馬幫來”的時代一去不返,但絲綢之路的影響舉世聞名。馬鍋頭正編織更多生動有趣的馬幫故事,把時代和白族民俗的影子都“烤”進縷縷鄉愁,然後做成一壺獨特的雷響茶。

編輯:唐麗博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馬鍋頭的雷響茶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