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宋刻本價值因何重於黃金?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2年08月11日 11:10
中國新聞網 | 2022年08月11日 11:10
原標題:宋刻本價值因何重於黃金?
正在加載

  2020年12月2日的一場拍賣會上,宋代出版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本《王文公文集》和《宋人佚簡》三卷,以2.633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了目前最貴的古籍。

  其實不只現當代出現的宋刻本價值高,早在明朝的時候,宋刻本已經是一頁千金的價格,有“寸字寸金”之説。民國時期的收藏家朱文鈞為了收一本宋代拓本《醴泉銘》,竟然賣掉了沈周和文徵明兩位的書畫合璧之作《雲山圖》湊錢。

  如今,宋刻本多以頁為單位拍賣,可見其價值。那麼,宋刻本價值在書籍界因何重於黃金呢?

  目前中國能收集到的宋刻本

  總量不超過1200部

  真正的出版業開端大概在隋唐時期,那時候只是小量印刷,主要出版佛經等。在紙張、內容、印數與傳播度上都屬於初期階段,所以流傳版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雕刻、印刷技藝成熟,書籍的真正大量出版,是在宋朝。宋版書有三種紙張為材料:麻紙、竹紙、皮紙,其中最常見的是竹紙。我國自晉代開始大量造紙,造紙術在宋代更加精良。蘇東坡在《東坡志林》中説:“今人以竹為紙,亦古所無有也。”可見宋代造紙主要是用竹,這也是宋刻本為什麼大多出自兩浙、四川與福建的原因。曾經有“福建本幾遍天下”一説。

  竹紙缺點是製作工藝複雜,中間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優點是製作很快,催生了刻本的數量,但閩南天氣潮濕,刻本發黴、蟲蛀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也是宋刻本的巨大損失之一。

  宋代除竹紙之外,還有一種“椒紙”,椒紙是用椒將紙染了一遍,這種紙不怕蟲蛀,所以現在留存的宋刻本,椒紙很多。

  時光荏苒,千年光陰,這其中,有戰亂,有天災,有人禍等許多不可控因素,所以宋刻本雖然豐富,數量也多,在經過了如此長時間的毫無保存意識的過程中,大部分漸漸流失掉了。物以稀為貴,有幸流傳下來的,就成了善本、珍本,甚至是孤本。

  根據最新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目前存世的宋刻本大約有3500部,其中有一大部分已經流於海外,分別收藏在世界各地。目前中國能收集到的宋代刻本,總量已經不超過1200部,每找到一部,幾乎就會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宋代刻本在當時只是普通的書籍,所以上層與民間皆有收存,許多民間的刻本沒有得到保護,經過了漫長歲月,再次出現在當代的時候,已經是殘本,甚至只有幾頁。

  在這個逐漸失散的過程中,宋代蜀刻薛濤的《錦江集》五卷本全部失傳,宋代呂大防和李坖所刻的原本《華陽國志》也在元代戰亂中流失。

  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上,出現的也都是殘本殘頁,宋刻本已經損毀至此,留存下來的,就成了珍貴的收藏品、一頁難求的至寶。

  內容上乘

  為推動宋代詩詞與文化做出卓越貢獻

  宋代文化與文學方面的書籍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國民的文化水平迅速上升。後來成為全民教材的《三字經》《百家姓》都出自宋刻本。

  在沒有書籍的時代,人們無法接觸到文化與知識,識字也就無用。但是在宋代,刻本發行量巨大,讀書買書看書方便,大大增強了底層識字度,宋代文化繁榮,宋詞、宋詩口口相傳,宋人有幸,在文化的熏陶下,成就了封建史上的文學高峰。

  宋刻本的出版,不僅印刷宋詞、宋詩,還對唐代許多大詩人的作品進行了整理與出版。許多唐代的詩人雖然出名,但都是口口相傳,作品集極其稀少,詩人老去或者故去後,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的大詩人,受條件限制,甚至在當代並沒有很大的名氣,比如杜甫。

  宋真宗、仁宗兩朝,刻本盛行,書社林立,有人開始刻印杜詩,杜詩大面積出現在市面上。《杜詩詳注》中寫:“仁宗嘉祐年間,王琪守吳郡,在姑蘇刻了家藏的《杜工部集》二十卷,印了一萬本,而‘世人爭買’。”

  張高評在《杜集刊行與宋詩宗風》中寫,宋代刊行的關於杜詩的版本有129種,1240卷以上,大大增加了杜甫的知名度。就連杜甫的生平考證,年譜編纂修訂,都是在宋代才成型。在刻本的推動與傳播下,杜甫奠定了詩聖的地位,成為詩詞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如果沒有宋刻本的大力推行,杜甫的許多詩或許被淹沒在歷史的煙塵裏,那將是人類怎樣的損失?

  除杜甫外,宋代的黃庭堅、陳師道等詩詞大家都出過集注與刻本,學子們以刻本為途徑,或從杜甫的律詩得到啟蒙,或追隨黃庭堅的文風。後來的楊萬里,就揚言始終會追隨黃庭堅。陸游詩對偶工整,也沿襲了杜詩的嚴謹。

  出版繁榮,便極容易被做成生意,而生意,更便於將文化流向市場與底層。

  南宋末年,杭州書商從士子詩集轉為為江湖詩人刻印詩集,一時又將詩詞從高雅層次推行到大眾,更多人可以刻印自己的詩集出版,到市面上流通。這一方式,雖然初衷是商業,但卻擴大了文學與詩詞的影響力。

  兩宋文學水平、大眾審美、詩詞文化都成為歷朝歷代的高峰,宋代文化傳播廣泛,全民審美與思想都有一定的高度,是宋代出版業發達的結果。

  書法排版之美、勘校之嚴

  沒有一個朝代能及

  宋刻本最珍貴之處是它將書籍之美,推向了一個精益求精的高度。

  收藏在大英圖書館的宋刻本(868年刻印)《金剛經》,每一個字都是絕美的書法作品,書寫流暢,起筆果決,收筆乾脆,完全沒有刻本的刻板。可見宋刻本不僅僅書寫的人是書法家,雕刻師也是絕世高手,因為雕刻與書寫不同,雕刻總會留下呆板的痕跡,可宋刻本卻如此絕美,將書法家的字之美,法度之美,一併展現了出來,使觀者只見文字已經如沐春風。

  宋刻本的一大特點,絕不敷衍,一定要以書法之美的角度來刻印一本書。

  我國的書法在宋代也是一個高峰時期,幾乎所有的文人士子都能寫一筆好字,從當世的宋刻本書法來看,這其中的字體美又百花齊放。有嚴謹工整的歐體,有秀挺的虞體,有剛正有力的顏體,有清瘦勁道的柳體……這些燦若星河的書法作品,被刻工完美呈現出來,成就了宋刻本的字體極致美感。加上宋代推崇文化,筆墨紙硯都精良,寫字的墨極好,每一個字,都如同藝術品一般。

  宋刻本的排版方式也與後世的書籍不同,排版注重審美,書頁大量留白,極有韻味。將字與字之間,行距與行距之間都進行嚴格計算,如今流傳的版本,一般為每半頁七八行字,絕不貪多,每行十五六字,讀起來舒適度高,每一頁,都如同一幅古典畫,讀書也是美的享受。

  宋刻本選用最好的材質,找最好的書法家書寫,最高明的雕刻師刻印,以最美的方式裝幀排版,這些都不算,宋刻本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許出錯。

  每一本宋刻本都經過了十幾遍專家勘校,絕不會出現差錯,刻本卷末,都要刊登專家名字,如一本書出現錯誤,罪名非同小可。重要的刻本,皇帝要親自過問,最後校勘,十分嚴謹。

  所以隨便一本宋刻本,對後世研究宋代文化都是重要的、真實的資料。這也是現代學者對宋刻本如獲至寶的原因之一,只要與宋刻本中的資料有誤,那就證明書籍出現了錯誤,要以宋刻本為準修改。

  八十年代,國務院為古籍整理出版成立了《中華大藏經》編輯局,也是以保留宋蜀刻本《開寶藏》最多的《趙城金藏》為藍本,校勘精印出版了《中華大藏經》。《中華大藏經》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産,校勘後在國際上也産生了巨大影響力,這少不了宋刻本的功勞。

  清代藏書家孫從添説:“南北宋刻本,墨氣香淡,紙色蒼潤,展卷便有驚人之處。”

  存量稀少、製作精良、書法上乘、雕刻上乘、寶墨書寫、校勘嚴謹,這所有的一切都難以複製,成就了宋刻本的價值。

編輯:宋陽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宋刻本價值因何重於黃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