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三星堆和二里頭為何有這麼多“同款”文物

來源:光明日報 | 2021年03月26日 10:28
光明日報 | 2021年03月26日 10:28
原標題:三星堆和二里頭為何有這麼多“同款”文物
正在加載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這幾天,三星堆遺址文物“上新”的消息連連霸屏熱搜,這個古老神秘的遺址再次轟動世界。牙璋、陶盉、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為何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與位於洛陽的二里頭文明高度相似?如此多的“同款”文物意味著什麼?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神奇瑰麗的曠古寶物,就是一把把破譯文明的密鑰。這一次考古專家從中“讀取”出的,是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華彩篇章。

  1.夏人禮儀在古蜀文明中流淌

  二里頭遺址被稱作“最早的中國”,考古發掘60多年來,這裡取得眾多重大考古發現,創下了多個“中國”之最。梳理二里頭、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不難發現,“同款”文物主要有三種:牙璋、陶盉和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祭祀禮器牙璋,跟此前山東、陜北等地區出土的牙璋相比,二里頭時期的牙璋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龍’形化,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多件牙璋也出現了龍的形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考古隊領隊趙海濤説,二里頭牙璋影響了很多地區,如通過湖北、湖南傳到了廣東、福建、香港一帶,另外一條通道是順著長江流域到了三星堆地區,這是二里頭作為中國先進文化、先進文明的一個強大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三星堆出土的陶盉,和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幾乎一模一樣,就屬於從中原地區傳播過來的。”三星堆1、2號祭祀坑發掘領隊陳顯丹介紹,三星堆文化的陶器組合,如陶高柄豆、三足形炊器等是基本的器型組合,其中就有中原文化的影子。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侯衛東認為,從文物相似度來看,二里頭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層禮制方面。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中就出土過陶盉,二里頭文化繼承了本地龍山文化的陶盉並加以發展,使其成為貴族專用的酒禮器。

  在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還有鑲嵌綠松石銅牌飾與二里頭出土的頗為相似。“二里頭遺址的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是貴族專用的身份標誌物。”趙海濤介紹,相比之下,二里頭的銅牌鑲嵌綠松石,工藝難度顯然更高。這些也再次印證,夏人禮儀曾在古蜀文明中流淌。

  2.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

  “3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長江流域的古蜀文明交流、互動,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並最終匯集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説,三星堆最新重要考古成果為全面認識三星堆文化與中原地區、江漢平原地區文化的歷史關係,以及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那麼,二里頭文化是如何影響三星堆文明發展的呢?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看來,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時代呈現的是有中心的多元文化態勢,三星堆作為區域文化的一支,直接受到二里頭文化影響。“正是從二里頭開始,一個排他的、體量龐大的、向四週強勢輻射的廣域王權國家開始出現。”許宏分析認為,從出土器物中可以清晰看到,銅牌飾、牙璋、陶盉等二里頭文化因素與其他區域的文化因素一起傳播到了成都平原。

  許宏推測,二里頭文化向西傳播,可能從如今的鄭州、洛陽進入關中,或者順著洛河上遊到達漢中地區,再從漢中南下進入四川盆地;二里頭文化向南傳播,則可能從漢水流域進入湖北地區,順長江流域經過三峽地區再進入四川。“目前,兩方向都發現了能夠連接中原和三星堆、金沙的文化遺存。”許宏説,至於傳播的方式,戰爭、聯姻、結盟、貿易都有可能。

  3.多元兼容造就中華文明強大張力

  隨著三星堆的“大火”,網絡上出現了“三星堆文化比中原文化更悠久”的觀點,對此,許宏表示,這完全有悖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學術結論。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測年結果表明,二里頭文化距今約3800至3500年。而三星堆文化的問世以出土二里頭風格器物為標誌,有了二里頭文化的影響才有三星堆,從存續時間上看,兩者並存了一段時間。許宏指出,三星堆早期文化大致相當於二里頭文化晚期或末期,故三星堆文化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600年,也就是距今3600年,其下限則要晚到3200年左右甚至更晚。

  正如許多專家學者所言,二里頭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直接影響了三星堆的文明發展模式和進程,這也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連綿不斷的重要體現。而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也充分體現了古蜀文明、長江文化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

  多元意味著兼容,兼容往往造就強大張力。在從“滿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文明如百川匯流,通過一步步兼容,擁有了傳承至今的強大生命力。

編輯:張欣遠 責任編輯:熊易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三星堆和二里頭為何有這麼多“同款”文物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