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詩:“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講的就是武夷岩茶。別看這小小一杯茶,它前後要歷經近一年的精心匠造,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從茶園到茶杯,近一年的時間,它要經歷些什麼?本期《超級工廠》帶您一探究竟。
好茶第一步,産地是關鍵
《超級工廠》溯源武夷山生態保護區,探索岩韻奧秘
中國有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每種茶類中又有不同的細分,在八馬茶文化館的千茶閣裏,收錄了2188種茶。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製作工藝,而一杯高端好茶的第一步,先不看製作工藝,而是原産地。本期《超級工廠》跟隨八馬茶業品牌推廣大使王佳佳來到了武夷岩茶的原産地武夷山探訪岩韻背後的奧秘。
以岩茶為例,只有在武夷山通過岩茶工藝生産的茶,才是正宗的武夷岩茶,才能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GI認證,相當於八馬的武夷岩茶擁有官方認可的“身份”。談到武夷岩茶與地理環境的重要關係,八馬茶業總經理吳清標稱,武夷山群峰聳立,峽谷縱橫,九曲溪十八彎,被譽為“碧水丹山”,眾多山與水的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小山場氣候:空氣濕潤、多霧,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濕度較高,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武夷山大部分茶區的土壤為火山礫石、紅沙岩及頁巖,這些土壤富含有機質,通氣性好,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岩骨花香,造就了武夷岩茶獨特的“岩韻”。
優中選優,從茶園到茶杯,一杯好茶實屬難得
種植不易,茶葉的採摘也非常嚴格。以武夷岩茶為例,春季是採摘岩茶的最佳季節,具體時間通常從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一天當中以上午9到11時,下午2到5時的茶青質量最好,這個時間段不僅光線充足,而且茶葉的新鮮度和香氣最佳。其次,武夷岩茶的“開面”是它們給人類發出的成熟的信號,這個信號稍縱即逝,最佳採摘時間大概只有一個星期左右。
除了採摘環節的篩選,武夷山自古以來都有鬥茶傳統,茶人們會拿出自家的精品好茶一斗高下,勝出的茶王將身價百倍,更有機會成為貢茶。這個鬥茶的傳統從唐朝源起,到如今就演變成了現代的茶王賽。八馬茶業已經連續多年舉辦茶王賽,累計投入了超過3600萬,用重金激勵茶農、茶企持續做好茶。2023年、2024年,八馬茶業武夷岩茶的單場賽事均收到了超過6000份的競賽茶樣,千里挑一,優中選優,為消費者選出最優秀的茶王。
精製加工:數智賦能,源頭可溯
探秘八馬第七代智慧化生産線,見證數字智慧茶科技
從1993年半機械化到2023年正式建成第七代智慧化、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産線,30年間,八馬依託自身研發團隊、聯合行業專家,在供應商管理系統、智慧生産線、智慧大腦等業務領域都實現了自主研發,開創了武夷茶生産新紀元。
走進八馬茶業生産車間,正常運行的車間裏聽不到噪音,也少有人員走動。八馬茶業總工程師、中國制茶大師林榮溪稱,這條産線的設計遵循了“茶葉有靈性,需要清潔與寧靜”的理念,以科技之力保留茶葉本身的“靈性”。
茶葉生長於自然環境中,難免會殘留非常小、肉眼難辨的雜質,在“茶科技”領域,八馬茶業智慧車間增加了靜電除雜和紅外色選兩道工序輔助清除塵土、雜草之類的微小雜質,潔凈度可達10萬分之一,比傳統潔凈度提升10倍以上,相當於100000克成品茶裏的雜物要少於1克。同時生産加工過程更加潔凈、低碳,整個生産過程茶葉全程不落地,每盒八馬出品的茶葉,都有自己專屬的安心碼,通過使用了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二級解析節點,消費者全程可追蹤、可追溯。
目前八馬茶業原料精製生産加工能力日産量可達3.6噸,全包裝生産線日産量可達12000盒,節省了40%的人工,升級前40人工作的一條線,提升後2人就能完成,能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作業,這套設備日産能可高達432000泡。打一個比喻,一天一個人兩泡,可以供20萬人喝一天。
先進生産力背後,“真功夫”的保駕護航
歷時近一年匠心打造的一杯的武夷岩茶,可謂融合了“天、地、人、種、藝”,八馬第七代智慧化生産線可謂將這“藝”字,做到了極致。而在産線背後,還有一支團隊,用精湛的技藝,默默為八馬品質保駕護航,他們便是八馬的茶師。
茶師的工作主要包括原料審評、拼配方案制定、産品精製、烘焙等。審評的主要工作是通過感官審評對茶葉品質進行判斷,包括幹茶的外形、色澤、勻整度、凈度、嫩度、乾燥度,香氣的高低、純異、類型、持久度,滋味的醇澀、濃淡、鮮純、回甘,湯色的明暗、清濁、類型,葉底的柔嫩度、凈度、勻整度、明暗度等。茶葉拼配,是通過評茶師的感官經驗和拼配技術把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形質不一的産品,擇其所短,或美其形,或勻其色,或提其香,或濃其味;對部分不符合拼配要求的茶葉,則通過篩、切、扇或復火等措施,使其符合要求,以達到貨樣相符的目的。除了科技的賦能之外,茶師像無形翅膀守護着制茶的每一步,讓制茶真正成為“藝術”。
對話八馬茶業總經理吳清標
探索非遺工藝數字化,“三茶”統籌賦能産業升級
傳承傳統工藝和科技興茶相輔相成的,對推動茶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茶産業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第七代生産線就是八馬不斷探索科技創新的體現,通過引入智慧化、數字化、信息化的生産線,提升生産效率與産品質量,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一直以來,八馬積極踐行茶産業、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統籌。茶産業是基礎,茶産業發展需要茶科技的注入,從而加強産品研發和創新。同時,做大做強茶産業,還需融合文旅來支撐。八馬依託武夷山生態工業園佈局“茶+文旅”相關産業,深度挖掘沉浸式觀光旅游産業,促進茶旅産業融合發展,在更好地滿足游客消費需求的同時,加快推動武夷山茶旅産業融合發展、創新提質增效,真正做到對茶區茶農的企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在此次活動中,央視網《超級工廠》見證了八馬茶業持續秉持的“品質為王”核心理念。也見證了茶産業、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統籌,匯聚各方力量與智慧,共同推動中國茶産業的繁榮與發展。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