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今天《名醫説節氣》邀請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科的專家,從冬至時節養生怎麼吃、怎麼喝、怎麼按;冬至時節如何緩解肺熱等方面,引導公眾掌握正確養生知識,這個冬天少生病。
冬至如何養生
■ 藥補不如食補
冬至是進補的大好時機,適宜冬至補益的食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溫補類
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可以配合白菜、蘿蔔、馬蹄、茭白、蓮藕性平的蔬菜等一起同煮,溫補又不易上火。
2、平補類
蓮子、芡實、薏苡仁、蓮藕、燕窩、銀耳、百合等,此類食物性平,沒有偏性,適合冬至平補,配合溫性的肉類一同食用。
3、滋補類
海參、甲魚、鮑魚、黑芝麻、黑豆、阿膠膏等具有滋陰益腎的功效,適用於身體偏虛的人群,但是注意不能過量使用,否則會滋膩礙胃,影響消化。
冬至進補固然對身體有好處,但是也不能盲目跟潮流,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滋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注意補腎防肺熱
1、補腎
首先要注意補腎,腎在五行屬水,季節應在冬季,所以冬至時節補腎非常重要,也是最佳時節。中醫以為,腎有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等功能,被稱為“先天之本”。腎虧精損是引起臟腑功能失調,冬季氣候寒冷,很容易出現喘證、以及生長髮育、衰老等問題。
補腎首要是要分清、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腎陽虛:怕冷、足涼或四肢涼、小便清長怕熱。
腎陰虛:一般手腳心都比較熱,甚至發燙,還會出汗甚至是盜汗,還有口渴。
食療補腎應根據陰虛、陽虛的不同情況選擇食物:
腎陰虛:應以“清補”為主,如瘦豬肉、鴨肉、黑豆、綠豆、冬瓜、桑葚、山藥、海蜇等。儘量少吃辛辣的、性偏溫熱的食物;
腎陽虛:則吃些羊肉、鹿肉、韭菜等溫腎壯陽的食物。
2、防肺熱
冬春季節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節,尤其是兒童、老人免疫力地下人群,此時多數先天不足人群,出現子病及母的情況,引起肺金疾病加重。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出現咳喘加重,高發時期大家需要注意手衛生、戴口罩、防寒保暖等。
在肝心脾肺腎這五臟中,肺是獨一無二與外界大自然相通的,因而最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所以很多慢性肺病,在冬至這個季節更容易發病或加重。
■ 防寒保暖不可少
注意保暖,冬季的穿衣要講究“衣服氣候”,就是衣服裏層和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32℃-33℃,可以緩衝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尤其是頭部、背部和足部,“頭為諸陽之會”,頭部既是陽氣匯聚的地方,也是陽氣散失最快的地方,所以冬季出門最好戴一頂帽子;人體的督脈走行在背部中線脊柱上,風寒從背部經絡侵入人體後容易損傷陽氣,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貼身的保暖背心在冬季也是不可或缺的;再就是離心臟最遠的雙足,足底的皮下脂肪不足,足底有許多穴位通過經絡與臟腑關聯,保溫能力有限,容易受寒,所以足部保暖同樣非常重要,出門要記得穿棉鞋,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特別愛露腳踝,冬天也不例外,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不能要風度不要溫度。
1、暖足小技巧
我們可以多做踮腳運動或用55℃左右的熱水泡腳,如果平時四末不溫,手腳容易涼的人可以適當使用溫性的藥物比如幹姜、桂枝、蘇梗等適量進行足浴,每天30分鐘,使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這些方法可以疏經活絡,加速血液循環,使雙足始終保持溫暖,利於身體健康。
2、曬太陽
長曬太陽可以助力人體陽氣的生發,冬至的人體陽氣開始萌發的時刻,大自然也處於“陰盛陽衰”的狀態,我們應該順應自然,固護陽氣。
特別提示:中老年人在冬至之後更應該做到上幾點,在萬物收藏的冬至充分利用其特點進行正確的養生。
■ 穴位養生按按它
功效:健脾補腎
足三里:在外側膝眼下三寸,也就是四橫指與脛骨前脊外一指交叉的位置;
三陰交:在內踝突起上三寸脛骨後側緣。艾灸以局部皮膚發紅微微有潤汗為度。
做法:可以每一個穴位用力順時針方向按揉15次,循序漸進,每日堅持。
冬至養生吃什麼
■ 一隻雞:禦寒補身
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南方雖然入冬,但氣溫較北方要溫暖得多,雞、鴨、魚類就很適合清補。
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強筋健骨,預防寒涼。
注意:一定要湯肉一起吃。
■ 一口羊肉:溫陽補虛
冬天天氣寒冷,吃羊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手腳冰涼,並且羊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容易被消化,是冬季進補的不錯選擇。
推薦一款飲食養生的處方 ⬇️
功效:具有溫中補虛、祛寒止痛的作用,男女都適合使用。
食材:羊肉250克、生薑30克、當歸30克
做法:把當歸片洗凈,把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後,過清水洗凈,斬成小塊。將瓦罐洗凈,加入清水適量,置於火上,用旺火煮沸,加入當歸片、羊肉塊、料酒,加蓋,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煲3小時~4小時後,放入鹽適量即可食用。
■ 一籠山藥:健脾胃
先調脾胃後進補,脾胃好,才能吸收營養。中醫認為,山藥性甘平、無毒,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之功效,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幼都適宜,有病無病都適用。
■ 一碗栗子粥:補腎
民間俗話説:“腰酸腿軟缺腎氣,栗子稀飯賽補劑。”
進入冬季以後,飲食中的肉類增多,經常喝栗子粥調理,不僅補腎,而且滋養脾胃,緩解肉食帶來的負擔。
■ 一碗蘿蔔湯:化痰消食
白蘿蔔有消積化痰補氣順氣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可以在家裏燉點白蘿蔔湯輔助治療。
注意: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泄瀉的人最好少吃。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名醫説節氣》之“冬至談養生,冬藏防肺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