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已基本成型

副標題: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2-06-28 12:11:09
北京青年報 | 2022-06-28 12:11:0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已基本成型

  中軸線申遺文本基本成型並上報國家文物局、運用聚落考古理念了解琉璃河遺址城內佈局、公眾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積極性越來越高……6月26日下午,北京市黨代表,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受邀做客北青直播間時談到,今年和明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最關鍵的兩年,中軸線保護工作的三年行動計劃、48項任務,原則上在今年和明年都要完成。

  中軸線申遺文本已報國家文物局

  北京中軸線承載了元明清以來7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中正和合、天人合一、禮樂交融、以中為尊”的傳統理念,是講好古代中國故事和現代中國故事非常好的素材。陳名傑談到,近年來,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取得了多方面進展。

  首先是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陳名傑談到,中軸線沿線涉及多家單位,他們在首規委辦的協調機制下,形成了“央地協同、軍地互動、市區聯動”的良性工作機制,破解了諸多難題。市級層面成立中軸線申遺辦公室,組建了中軸線申遺保護中心。這些舉措是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取得進展的根本保證。

  其次是對中軸線的價值研究越來越深入。陳名傑指出,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其普遍價值”,這幾年通過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展若干專題研究,對中軸線遺産的價值研究越來越深入,申遺文本已經成型、並報到國家文物局。配合申遺文本,市人大常委會今年5月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條例》。這一系列工作都讓中軸線的遺産價值、突出普遍價值得到了更好詮釋。

  中軸線文化遺産的風貌得到進一步改善。“比如説鐘鼓樓片區,經過整治後,站在鼓樓上觀察下面的第五立面,能看到整齊的衚同四合院肌理,能在鼓樓上感受到藍天、白雲、鴿哨聲這樣的老城魅力。”陳名傑説。

  運用聚落考古理念了解琉璃河遺址城內佈局

  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如何體現?琉璃河遺址最能説明問題。陳名傑介紹説,近60年來,琉璃河遺址歷經五次大規模考古,這些考古發現有力支撐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琉璃河遺址的出土文物,能看到農耕民族、遊牧民族、漁獵民族之間的互動,不同民族在一起形成文化交流,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在北京的體現。

  如何繼續推動琉璃河遺址的考古發掘?陳名傑透露,去年的考古主要集中在墓葬區,並有重大發現,今年的考古範圍要比去年更大,主要集中在宮殿區,運用聚落考古理念了解城內佈局。陳名傑強調説,考古發掘充滿各種未知,也許會讓人眼前一亮,也許不盡如人意,這也正是考古發掘的魅力所在。

  陳名傑還特別談到琉璃河遺址公園。接下來,市文物局將聯合房山區做到“三個起來”:一是管起來,確保文物安全;二是美起來,文物是有尊嚴的,要讓其環境更優美;三是活起來,要講好文物故事,這是打造遺址公園的努力方向。

  除了中軸線和琉璃河,陳名傑還談到北京市的“三個文化帶”,稱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年黨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關於“三個文化帶”的相關研究正不斷深入。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文化帶中的箭扣長城保護工程,在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成為世界遺産保護的示範案例。

  公眾參與遺産保護積極性越來越高

  “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這一點我特別高興!”在訪談過程中,陳名傑提到,世界遺産評定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公眾參與,申遺的過程就是動員全社會參與的過程。這幾年市文物局動員各方面的社會力量參與中軸線遺産保護,做到了中軸線“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展覽”。

  陳名傑還舉例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在全校範圍內推動講述中軸線故事,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體育老師都要參與進來。再比如“北京雨燕”,還進入了今年北京高考思政課的考題。

  在公眾參與中,媒體報道也不可或缺。據市文物局統計,2020年全網對北京中軸線的報道是6萬多次,2021年達到36萬多次,今年1-5月已有31萬多條相關報道。“有這麼多人民群眾、社會組織參與其中,我相信中軸線的遺産魅力將得到更大彰顯。”陳名傑説。

  群眾參與在琉璃河遺址考古中亦有體現。陳名傑介紹説,在琉璃河遺址考古的直播中,有兩位來自房山區觀眾的留言讓他非常感動。有觀眾説,沒想到身邊還有這麼豐富的歷史,我作為房山人充滿榮幸和自豪!還有群眾認為考古工作者在寒冬臘月進行戶外作業非常艱苦,給考古工作者送來了熱薑湯。

  陳名傑強調説,考古工作要和人民大眾結合起來,讓老百姓感受到自身與考古的關係,讓考古發掘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編輯:廖春華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已基本成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