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折戟沉沙,售後一地雞毛

副標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1-04-14 10:40:56
中國經濟網 | 2021-04-14 10:40:5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長安鈴木更名為重慶鈴耀,鈴木品牌在華合資公司的最後一點痕跡已經褪去。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吸引了眾多汽車品牌前來掘金,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一些經營不善的品牌也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售後誰來監管?許多消費者在心中打出了一個問號。隨著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徹底消失,眾多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售後問題再次被擺到桌面。  

  合資退市 合作方接盤

  記者日前從企業信息查詢平臺看到,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已更名為重慶鈴耀汽車有限公司。長安鈴木官方網站也已經處於無法訪問的狀態。早在前兩年,鈴木汽車便宣佈告別國內市場,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以1元象徵性轉讓手中的40%股份和10%股權給長安汽車,但由於長安鈴木的合資協議到2022年才到期,因此鈴木汽車撤資後,長安鈴木仍在持續生産、銷售鈴木品牌的産品。

  在鈴木決定退出國內市場時,其售後事宜也直接給了長安汽車。長安鈴木的官方聲明表示,日本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後會繼續為長安鈴木提供車型的生産許可,長安鈴木可以繼續生産和銷售鈴木品牌的汽車並且提供售後服務。

  對於合資公司來説,外資品牌退出後,將售後留給中方合作夥伴是普遍選擇。去年,東風雷諾分手時,雷諾也在公告中承諾:“將通過雷諾經銷商,同時利用聯盟的協同機制,在中國繼續為30萬名雷諾車主提供優質客戶服務”。話雖如此,但其並未明確具體由誰承擔售後。

  河北秦皇島的董先生是長安鈴木退出前的最後一批車主,對於最初聽到品牌退市的新聞之後,第一時間打給長安鈴木4S店詢問,彼時長安鈴木4S店的回復是將由長安4S店和現有4S店共同承擔。“不過現在也不糾結售後的問題了,我一直在第三方修理廠進行維保。”董先生説。

  像董先生這樣的車主不少。有網友在論壇吐槽:“長安鈴木4S店早就關了,車輛有問題投訴都無門”。業內人士指出,作為接盤的中方合作夥伴長安來説,鈴木品牌銷聲匿跡之後,如何處理好經銷商網絡及老車主的售後問題,是對企業的一個考驗,也是對自身品牌的維護。

  零部件供應成難題

  2018年以來,合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的新聞屢見不鮮,長安鈴木、菲亞特、長安PSA……一些目前還在苦苦支撐的品牌也徘徊在被“勸退”的邊緣,這其中還不乏一些高端品牌。讓消費者憂慮的不止這些合資品牌,眾泰、力帆等一系列曾經輝煌過的自主品牌也深陷停産風波,而售後更是直接“癱瘓”。

  《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指出,經營者破産、合併、分立、變更的,其“三包”責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汽車三包規定還指出,“三包”責任由銷售者依法承擔。銷售者依照規定承擔“三包”責任後,屬於生産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其他經營者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産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中規定,供應商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停産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並保證其後至少10年的配件供應以及相應的售後服務。不過,隨著品牌的更名和經銷商的退網,長安鈴木的産品售後服務逐漸淪為擺設,長安鈴木的客戶服務熱線也已經無人接聽,廠家當時的承諾已經成為空談。

  “正常情況下,一個負責任的品牌,退出某個市場或某款車型停産會保留15年的售後維護,當然有些品牌不注重自身形象可能就一走了之,所以善後事宜應該由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成都三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全對記者説。

  “最重要的還是現有車主在維修時零部件的獲得問題,對於合資品牌來説,還在其他國家生産相關車型,零部件的獲得會涉及成本上升。對於一些自主品牌來説,廠家直接停産,很難得到零部件支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廠家停産給維修帶來很大困難,雖然有停産車型十年質保的規定,但前提是廠家還在且堅持生産。

  確實,某地網友在網上發帖表示,長安鈴木的配件暫時還都有,但有些需要調貨,費用也在上漲。“廠家都不行了,經銷商早就撤了。”二手車商王先生對記者坦言,一些停産的車只能在修理廠進行維保,更換一些易損件,但真的出大問題了,肯定沒有備件可換,只能賣廢品了。除了備件難以更換,對於消費者來説,隨著品牌的退市,二手車貶值更令人心碎。“畢竟換件是個大問題,所以必須得打個‘骨折價’才行。”一位消費者説。

  監管部門面臨新問題

  品牌退市、停産的衝擊之下,大量經銷商也是受害者。記者此前採訪的一位眾泰經銷商已經退網轉賣重卡車型。

  “對於經銷商來説,前期建店進行了大量投資,品牌退出時需要給經銷商補償。對於銷量不好的品牌來説,經銷商一是受到虧損的影響,二是退網再換品牌很難找到合適的品牌,畢竟代理暢銷品牌成本更高、代理權之爭更激烈。”某合資品牌經銷商黃先生對記者説。

  “投資有風險,對於經銷商來説,自身要加強風險管控,但是如果有相關協議存在廠家違約行為,可以通過協商或法律手段解決。”陳全説。在東風雷諾宣佈重組後不到一個月,東風雷諾全國99家經銷商便聯合向東風雷諾和雷諾(北京)發起索賠,總金額高達14.06億元。

  過去的20年中,中國汽車産業經歷了高速發展,首先市場不斷擴張,汽車企業的數量不斷增長,汽車品牌層出不窮,相關報告預測中國汽車保有量有望在2025年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市場。

  “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很少出現企業倒閉、退出的情況。但隨著競爭的不斷激烈,加上疫情的衝擊,加速了品牌淘汰賽。因此,品牌消失之後,監管部門面臨新的問題,需要在監管上補上相應內容。”郎學紅表示,對於經銷商來説,要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更加慎重,重點關注品牌的長期發展,考察風險性。

  郎學紅還提出了“保證金”的建議,對整車企業來説,在每年的經營活動經費中提取一定的風險防控資金,用於對經銷商或者消費者的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力帆等企業還在尋求生機。去年12月,力帆公告顯示完成重整,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正式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該企業由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立。進入吉利體系的力帆有望得到吉利的支持,其原有生産、售後等一系列産品也有望得到吉利的接管。

  “隨著洗牌的加劇,品牌退出仍將出現,大集團整合、收購也將越來越多,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收購重組品牌時必須接管其原有售後,給消費者更多保障,讓汽車三包不再成為一紙空談。”某整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編輯:宋陽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汽車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品牌折戟沉沙,售後一地雞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