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荒”潮下,本土汽車芯片準備好了嗎?

副標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1-03-03 10:57:50
中國經濟網 | 2021-03-03 10:57: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雖然主要的汽車芯片製造商都在實施不同程度的擴産,但從短期來看,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很難快速解決。甚至有業界人士認為,這一波缺貨潮會持續至少3年,一直到2023年都不會紓解。

  而芯片短缺産生的“雪球效應”也正越滾越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近日表示,受芯片短缺影響,我國1月汽車産量跌幅較2016年、2018年、2019年明顯擴大。近日,還傳出晶圓代工和封測端將在第二季度啟動新一輪漲價週期。

  到處都在漲漲漲,缺缺缺,可以預見,加快國內産業鏈國産替代有望成為新的投資機會。那麼中國車用芯片市場規模如何?發展到什麼地步了?能否乘上東風呢?

  國産替代下的中國“芯”動能

  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國汽車芯片相關企業註冊量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5萬家經營範圍含“汽車”,同時包含“芯片、半導體”,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汽車芯片相關企業。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我國新增超5000家汽車芯片相關企業,比2019年上漲187.4%。

  這背後的動因是國際格局下的國産替代機會。

  中興、華為的“斷芯”遭遇敲響了“中國芯”警鐘,在芯片“卡脖”大背景下,國産替代浪潮的呼喚聲越來越大,近年來,汽車芯片自主化也多次被擺上臺面。

  來自Gartner與北京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佔據著全球市場1/5的總量,且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增長。

  但中國在汽車芯片上的自主率極低。據中國汽車芯片産業創新戰略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産業規模佔全球市場達30%以上,同期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産業規模僅佔全球的4.5%。汽車用芯片進口率超90%,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過度依賴進口。

  而從長遠來看,芯片製造商與汽車工業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密切。新四化下國內新能源市場快速崛起,輔助和自動駕駛等功能得到發展,需要更先進的芯片,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及份額或將進一步擴大。到2030年,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總規模將達159億美元。

  與此同時,各類汽車半導體的單車價值也將快速上漲,尤其是在功率半導體上,將增長5倍多,此外在通信領域,也將增長3倍多。如果能實現國産替代,這個勢能不可小覷。

  眼下“缺芯”的情況正好給上下産業鏈劃出了考試重點。缺什麼,補什麼,成功路徑清晰,“機會在哪兒”早已有明確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本土車用芯片企業做好“出圈”準備了?

  浪潮中的本土車用芯片企業

  目前,本土車用芯片企業的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內生發展、外部收購和新興領域創業三種。

  |內生發展

  國內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比亞迪半導體就是內生發展路徑中的“明星企業”。去年4月,比亞迪半導體宣告重組完畢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僅62天后便完成了來自知名財務投資機構以及國家隊、産業隊的A輪、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7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從成立到完成IPO輔導備案,比亞迪半導體也僅僅用了9個月。順利的話,比亞迪半導體年內將申報上市。預計上市後,市值將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

  在産品規劃上,據比亞迪半導體産品總監楊欽耀不久前透露,其車規級IGBT已經走到5代,碳化硅mosfet已經走到3代,4代正在開發中。目前在規劃自建産線,預計今年將有自己的産線。

  而對於傳統芯片設計公司兆易創新來説,公司導入汽車市場也有三四年了。據了解,其NOR市場佔比已經達到了20-30%。其中,前裝量産的GD25 SPI NOR Flash産品系列,全面滿足車規級AEC-Q100認證,支持2Mb至2Gb多種容量,可為特定應用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閃存解決方案。

  在目前汽車芯片最緊缺的MCU上,兆易創新也率先切入車規級並進行了一定佈局,未來還將升級到32位。預計2021年該業務營收將翻倍,並成為兆易創新2021年的主要增量。

  此外,通信巨頭華為也一直致力於將手機芯片級能力擴展至汽車領域。早在2019年,華為就面向全球發佈了5G多模終端芯片巴龍5000,並將其應用在了5G車載模組MH5000上,該模組由此成為國內首款集成5G-V2X技術車載模組。華為還計劃將已在手機端應用成熟的麒麟710A芯片應用到智慧座艙領域,對標高通820A,打造CDC智慧座艙平臺。

  而在車規級計算\控制類芯片上,目前華為也已推出包括MDC600、MDC300、MDC610以及MDC210等計算平臺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其中,MDC 600包括8塊昇騰310芯片,未來有望衝擊L5級別自動駕駛。

  在自身研發實力逐步增強的同時,華為還選擇通過投資並購的方式來快速覆蓋國內創新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一年,華為就投資了7家材料與設備公司。

  |外部收購

  作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上市公司,聞泰科技在2018年啟動收購恩智浦旗下標準件業務事業部——安世半導體。數據顯示,安世半導體50%左右的營收來自汽車市場,是全球領先的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功率器件廠商,市場份額約佔13.4%,細分市場的全球排名均位列前三。同時,在中高功率的MOS産品和IGBT産品,碳化硅、氮化鎵器件的佈局上處於領先地位,幾乎所有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都有用到其器件。

  近日,該公司全球銷售資深副總裁張鵬崗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在全球半導體漲缺的背景下,聞泰科技安世半導體位於上海臨港的總投資120億元的12英寸晶圓廠已在1月份動工。預計2022年7月份正式投産,年産晶圓片40萬片,達産産值33億元/年。

  比亞迪,自動駕駛

  聞泰科技安世半導體全球銷售資深副總裁 張鵬崗接受採訪,圖片來源:CCTV

  而要提到本土車用芯片企業的並購,不得不提的一定是2018年韋爾股份“蛇吞象”收購了彼時全球第三大圖像傳感器廠商——豪威科技。從當時的體量來看,僅北京豪威的資産總額就幾乎是韋爾股份的5倍,凈資産幾乎是8倍。

  據BDO分析,豪威的CCD/CMOS 圖像傳感器在汽車領域市場佔有率為29%,是奔馳、寶馬、大眾、特斯拉、BYD、長安、吉利等領先或知名品牌汽車製造商的供應商。2020年上半年,公司發佈了汽車行業首款搭載Nyxel技術的圖像傳感器OX03A2S,該産品可在弱光環境下檢測和識別物體,提高安全系統的性能。

  還有2017年四維圖新高溢價收購聯發科旗下的汽車電子事業部——傑發科技,助力四維圖新將産業鏈延伸到汽車芯片環節。之後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傑發科技自主研發設計的新一代車規級高性能智慧座艙芯片AC8015目前已獲多家系統商新平臺定點,實現了國産車規級大型SoC的突破。近日,四維圖新還完成了定增募資40億元,用於投入汽車電子芯片、自動駕駛地圖、雲平臺等産品業務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化進程。

  |初創公司加速崛起

  在“中國芯”的突圍之路上,近年來還迎來了地平線、黑芝麻科技、芯馳科技、芯擎科技等新興創業公司,他們雖然成立的時間並不長,但通過在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車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積極發力,儼然成了中國汽車産業“四化”轉型路上一股不可忽略的中堅力量。

  尤其是AI芯片獨角獸企業地平線,目前已實現了汽車智慧芯片前裝量産,並形成了L2-L3級的“智慧駕駛+智慧座艙”芯片方案的完整産品佈局。今年,地平線還將在正式推出更強大的汽車智慧芯片征程5。

  其朋友圈列表也相當“豪華”。成立僅5年多,就獲得了9起融資,收穫了一眾整車廠、Tier1小夥伴,長安、一汽紅旗、奧迪、上汽、廣汽、比亞迪、佛吉亞、博世等均在列。近日,長城和上汽乘用車也先後宣佈與地平線達成合作,對標特斯拉FSD打造下一代智慧域控制器和系統方案。

  黑芝麻科技目前也形成了從自動駕駛芯片、控光、傳感器到應用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去年6月黑芝麻科技發佈的第二顆車規級智慧駕駛感知芯片華山二號A1000,可支持L3自動駕駛。

  與此同時,針對智慧座艙、自動駕駛、中央網關等應用場景,芯馳科技也在積極研發。去年5月,芯馳科技發佈了9系列高性能SoC系統級芯片,並同期架構完成了更高功能安全級別的車輛底層域控制芯片。公司後續産品還將覆蓋包括車身、動力、電池控制、安全等汽車通用處理器。

  雖然國內汽車半導體在基礎環節、標準和驗證體系、車規産品驗證、産業配套等方面能力仍較薄弱,但國家也在積極推動“自主芯”發展。目前,已啟動汽車芯片“內循環”佈局。

  針對汽車芯片供應緊張及國産化替代問題,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和裝備工業一司指導中國汽車芯片産業創新戰略聯盟等編制了《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並於2月26日舉辦了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專題研討會。上述提及的四維圖新、兆易創新、韋爾股份、地平線等公司紛紛出席。

  據了解,手冊收錄了59家半導體企業的568款産品,以及26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1000條産品需求信息,以推廣優秀的汽車半導體産品,促進汽車半導體産業鏈上下游溝通協作。

  “國家芯片水平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整體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資本市場的博弈牽動著大國的興衰。

  眼下,我們已經走到了大國博弈的歷史發展節點。在這場大潮下,車用芯片的自主化或許僅僅是一個微妙的契機。而前路雖然迷霧重重,但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也是一條必須要儘快走通的路。

編輯:宋陽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汽車精彩視頻
正在閱讀:全球“芯荒”潮下,本土汽車芯片準備好了嗎?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