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重點方向 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修煉“內功”

副標題:

來源:中國證券報 | 2024-11-04 16:51:59
中國證券報 | 2024-11-04 16:51:5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A股5014家可比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合計1.10萬億元;其中2883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佔比達57.5%。其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為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重點方向。

持續加碼研發投入

Wind數據顯示,在5014家可比上市公司中,28家公司前三季度研發投入超過50億元,比亞迪、中國建築、中國移動、中興通訊、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7家企業的研發費用更是超過150億元。其中,比亞迪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達333.19億元,同比增長33.6%,高居A股榜首。

據悉,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超1600億元,技術研發人員近11萬人,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近期,比亞迪與OPPO在深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手機與汽車的互融開發合作,通過跨産業合作創新,為手機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探索新的可能。

作為A股“研發王”,比亞迪已形成研發投入和經營業績相互促進的正循環。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5022.5億元,同比增長18.9%;凈利潤252.4億元,同比增長18.1%。1-9月,公司累計銷量達274.78萬輛,9月單月銷量達41.94萬輛,同比增長45.6%,創單月曆史新高。

無獨有偶,另一家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研發費用也高達130.73億元。日前,寧德時代發佈了純電續航在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的新款增混電池。寧德時代表示,預計到2025年,將有近30款增混車型配備該款增混電池。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公司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了新能源等創新週期特別短的熱門賽道,化工、鋼鐵、電力等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積極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業務轉型升級。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增長超過10倍的8家上市公司中,不乏英力特、八一鋼鐵、杭州熱電等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

“很多人不相信,一家電力公司會有一個規模達100多人的人工智慧團隊。”東方電子董事長方正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自豪地説,公司營收和凈利已連續16年實現雙位數增長,秘訣之一就是在技術創新上不遺餘力地投入。今年前三季度,東方電子研發費用達4.28億元,同比增長18.58%,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9.24%。

新技術成研發投入重點方向

在研發投入方向上,除了新能源這樣的創新高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為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重點領域。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佈的《2024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入圍企業在佈局新興未來産業時,積極進入人工智慧和新能源兩個關鍵賽道。在767家填報企業中,407家選擇佈局新能源賽道,佔比53.06%;286家選擇佈局人工智慧賽道,佔比37.29%;130家選擇佈局生物醫藥賽道,佔比16.95%;佈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量子技術賽道的企業有37、29、7家,各佔比4.82%.3.78%、0.91%。

以人工智慧為例。眼下,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正加快深度融合的步伐。“我們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産品早已在行業名列前茅,但如果我們停留在過去的技術架構上,可能早就被市場淘汰了。”方正基感慨良多,“所以我們要不斷挖掘客戶需求,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來賦能各個産業模塊。”

除了人工智慧技術本身,半導體等人工智慧産業鏈也是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重點方向。Wind數據顯示,已公佈數據的197家半導體企業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共計563.38億元,其中,納芯微、芯聯集成、晶晨股份、長川科技、匯頂科技等60家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20%。

比如,國內半導體細分行業龍頭江豐電子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1.65億元,同比增長42.45%。公司董事長姚力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部分企業産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導致部分行業內卷嚴重,企業應當保持研發投入、提升研發能力,持續進行科技創新,建立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公司業績的持續發展。”

再比如北方華創,公司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21.92億元,同比增長57.83%,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0%。通過豐富産品矩陣,拓寬工藝覆蓋範圍,公司實現了市場佔有率的穩步提升。北方華創董事會秘書王曉寧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方華創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離不開公司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

新興産業蓬勃興起

在上市公司持續加大新技術研發投入的背景下,智慧駕駛、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正蓬勃興起,成為上市公司佈局的重點賽道。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力度,累計完成投資1.4萬億元,佔總投資規模的近40%。

以低空經濟為例。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從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産業,到今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萬億産業新藍海浪潮拍岸。

上市公司正加快相關領域佈局,比如,中科星圖總裁邵宗有表示,公司積極佈局空天信息、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的全産業鏈,併發揮“鏈主”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主要經濟指標的持續穩健增長;中信海直表示,上半年公司積極謀劃低空經濟事業發展,聚焦專業領域,深化戰略佈局,加強力量推動低空經濟業務發展。

另外,數字政通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已在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山東、福建、廣東等地佈局“星揆業務”,該業務將為數字政通業績增長帶來新的增長點。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各地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帶來的市場機遇,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正在研發基於空天地一體網格化的低空空域綜合管理系統,並力爭在全國率先落地投入實際使用。”

人形機器人産業的蓬勃發展同樣讓上市公司看到了新的産業機遇。中金公司發佈的最新研報表示,具身智慧未來有望在各行各業中落地,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有望達35萬台,市場空間有望達581億元,2024年-203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250%。2024年以來,二十余家上市公司明確表示設立人形機器人公司或進行相關投資。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AI+”賦能下的智慧終端也成為上市公司佈局的重點。藍思科技表示,公司持續踐行以“消費電子+新能源車”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在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持續配合客戶進行AI手機和AIPC相關外觀件、結構件的研發。同時將繼續佈局智慧化汽車領域,與超過30家新能源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開展合作。

編輯:阮崢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重點方向 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修煉“內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