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人形機器人産業長板

副標題:

來源:經濟日報 | 2024-05-21 11:21:44
經濟日報 | 2024-05-21 11:21:4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在廣東省深圳市,添加了大模型的機器人可實現圖形識別、自行完成任務分解;名為“夸父”的人形機器人擁有出色的性能,每小時最快能走4.6公里;在北京市,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突破性地實現了純電驅動全尺寸擬人奔跑……一段時間以來,人形機器人産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代表領域之一,進入發展上升期。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前瞻佈局未來産業發展,推出不少加快和支持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的政策舉措。2023年10月份,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人形機器人産業要突破機器人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智慧製造、家庭服務等領域産品的研製及應用。這些政策為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指明了技術要點和驅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份,我國已累計申請6618件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專利申請數排名全球第一位,擁有發明有效專利1699件,僅略低於日本。以銷售收入計,我國智慧服務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市場由2018年的193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516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7.9%。截至今年2月份,全國人形機器人存量企業為2474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051家。無論從專利申請量、企業數量還是産品銷售收入來看,我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均實現較快發展。

但也要看到,産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人形機器人的智慧化還有較大技術瓶頸,部分支撐機器人的軟硬體、系統性技術主要依賴進口,相關前沿技術也僅限于局部試用。對此,需從戰略引導、技術支撐、需求驅動等方面發力,助推我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做大做強。

確保戰略引導的科學性。應將人形機器人視為技術複合載體,而非産品載體。其涉及的技術除了應用於機器人外,還能應用到其他智慧産品上。增強技術路線的復用性,可增加預期收益,降低技術不確定性風險。因此,應兼顧場景、技術與分工,做強智慧機器人各種技術路線及産品。還要重視安全與倫理問題,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保障用戶權益,重視其在替代人類工作、影響人際關係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響。

系統性發力關鍵技術。加強硬體技術創新,依託機械設計、傳感器和執行器技術,開發更先進、更精密且具備感知和執行能力的組件,拉長我國硬體技術長板,彌補短板。提升軟體技術發展水平,在機器人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等領域,深入研究與開發,強化軟體算法能力。重點推進集成系統的構建與優化,搭建集成的人形機器人中心平臺,通過統籌數據和算力等資源,協同優化産業性能和穩定性,鍛造産業優勢。

培育形成需求側驅動力。設立多樣化試點項目,將人形機器人廣泛應用於醫療護理、教育培訓等領域,驗證其實際效益和應用潛力,引導市場形成需求。多舉辦與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比賽活動。比賽能夠激發技術研發熱情,促進創新成果涌現,也為企業提供展示技術實力和産品優勢的平臺,吸引投資者和用戶關注。還應多方合作共建人形機器人産業生態系統。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整合資源,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完善和推動産業鏈發展。通過出台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更好滿足需求。

編輯:阮崢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鍛造人形機器人産業長板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