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觀眾在參觀上海大學可穿戴技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驗工作坊項目。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結合當今科技發展進步、教育變革趨勢和青少年身心特點,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
“美育智慧教育賦能行動”是《通知》要求實施的八大行動之一。《通知》提出學校應依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地方平臺,開發教育教學、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等優質美育數字教育資源,持續更新上線美育精品課程和教學成果。
此外,《通知》還提及了雲展覽、數字文博、虛擬演出、全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借助這些新技術,學校美育可以活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藝術體驗、改進評價過程等。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美育工作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近年來,美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少實踐經驗。
“新技術有助於擴大優質美育資源的覆蓋面,對學校美育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的轉型都有幫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當前的美育‘困境’。”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範國睿表示。
學校美育仍面臨諸多難題
教育部在2023年發佈的數據表明,近十年來,我國學校美育取得了巨大突破:99.8%的義務教育學校開齊開足音樂、美術課;97.7%的高中落實藝術類必修課程要求;全國基礎教育階段美育教師人數增加了30.4萬人,增長了50.3%。
范國睿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校美育教學成效顯著,資源保障持續向好,品牌項目成果豐碩,可以説學校美育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於一些主客觀原因,學校美育工作仍面臨諸多問題與困難。”范國睿説。
目前,社會對於美育的認識仍然不夠充分,“美育等於藝術教育”“美育就是音樂、美術課”等錯誤認識依然存在。范國睿認為,美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高素質公民,應該建設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互相滲透融合的課程目標和體系,把美育貫徹到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充分調動學校社會資源廣泛參與。
在客觀層面,美育長期面臨應試教育的衝擊,容易陷入功利化和技藝化傾向。師資匱乏也是制約學校美育發展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師資力量不足問題尤為明顯。目前,多數省份的美育師資數量與實際需求已達到基本平衡,但部分省份依然有較大缺口。這些缺額主要存在於鄉村學校。
此外,美育工作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音樂和美術等相關課程在學校屬於副科,部分學校存在不重視美育課程的現象。還有一些地區學校缺乏對學生美育成果的考核。由於評價機制的不完善,藝術類教師在課時課酬、職稱評聘、績效考核、評優評先和進修培訓等方面容易遇到障礙。
針對以上問題,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推進學校美育改革,已經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數字技術“對症下藥”
數字技術進一步豐富了教育資源。依靠互聯網和數字資源庫,美育資源可以從“富集”地區流動到“匱乏”地區,有助於解決資源分佈不平衡、流動不順暢等問題。
“美育數字化最顯著的特點是數字教育資源的海量擴充,以及學習場景的多樣開放。”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甄巍表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將優質藝術課程、藝術技能和藝術活動集中到線上,匯聚了大規模線上共享的美育資源。其中的虛擬教研室建設項目能夠將美育名師、金課等優質教育資源送達邊遠地區,實現高水平教育資源的普惠性落地。
“借助信息化手段,我們可以擴大優質美育資源的覆蓋面,開發與課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學校美育課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還可以更好地從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學生活動中心等獲取各類資源,實現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美育資源整合與聯動共享。”范國睿説。
除了分享資源,數字技術對於學校美育的另一大助力體現在規範和升級評價機制方面。例如,北京市東城區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建立了資源共享平臺和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數據庫,將藝術課程學習指標完成情況隨時輸入數據庫,可以自動生成學生成長檔案。河北省利用新技術新平臺開展學校美育質量監測工作,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及時通報監測情況和督導結果。陜西省探索開展了“互聯網+美育”藝術素質測評,依託在線課堂公益項目,聯合建設美育資源網絡平臺,推動學校美育互聯網平臺在全省各地推廣實施。
甄巍認為,數字技術可以推動美育教學評價改革。比如,人工智慧輔助的作業批改及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評價教學效果。通過使用圖片、視頻、文字等手段數字化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回顧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質量,同時還能形成個性化的美育學習報告。
多方面發力提高美育質量
以2023年引發熱議的人工智慧作畫為例,甄巍分析了數字技術對美育的影響。
“當前,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生成式藝術對學校美育教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以美術為例,由計算機人工智慧輔助創作的生成式藝術,節省了師生處理圖像和查找信息素材的精力和時間。師生可以專心去實現更具創意的想法,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釋放提供了更多可能。”甄巍説。
數字技術具有巨大的賦能作用,但並非“萬能良藥”。甄巍強調,在以數字技術賦能學校美育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在線學習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探索數字技術條件下的深度學習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凡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與美育無關的。”范國睿認為,許多課程都蘊含大量的美育內涵,並不能只依靠美育課程來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同樣,提升學校美育水平,也不能只依靠新技術。
“全面提升學校美育質量,最為關鍵的是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並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美育教師的配置,健全美育教師激勵機制,改革教師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以此為基準,管理部門和各類學校要強化美育資源支撐,加強國家美育標準體系的研究與制定。”范國睿建議。
甄巍認為,在數字美育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認知發展的系統性研究,通過數字交互式學習工具,為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塑造美好心靈提供發展階梯。比如,通過在線設置問答、闖關、任務等互動環節,引導學生借由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造等主動學習過程,建構起對智慧美育的認知。為此,美育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數字工具,幫助學生獲取美育經驗,使其對美産生興趣。同時,教師應將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或交互作為關注點,把美育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受用的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