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數字經濟吹響人才“衝鋒號”

副標題:

來源:新華日報 | 2023-03-10 15:18:12
新華日報 | 2023-03-10 15:18:1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江蘇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江蘇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搶佔數字經濟這一關鍵賽道,努力建設製造強省、質量強省、“數實融合第一省”,不斷鞏固擴大實體經濟領先優勢。

  數字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注97個數字職業,佔職業總數的6%。新形勢下,江蘇的高校、職業院校如何做好數字人才蓄水池,形成可持續的人才競爭力?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紫領”人才缺口大

  手機連接智慧家居,回家前就可以讓空調、電飯煲、烤箱等先“動”起來;農田裏,機器人通過“蟲臉識別”精準除蟲;無人工廠裏,機器人晝夜不停地工作;借助大數據分析,新零售提升營銷效率,降低拓客成本……數字經濟賦能百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

  “數字經濟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新業態模式,産生了巨大的數字化人才需求,數字化職業扎堆誕生。”復旦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説。

  過去五年,我國的數字經濟體量不斷壯大,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超17%。天眼查報告顯示,“數字孿生”“數字化解決方案”相關職業招聘企業3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25%、324%。在江蘇省2023屆高校畢業生春季校園招聘周,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眾多重點企業也紛紛向畢業生伸出橄欖枝,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於進入數字行業。

  人才需求的新動向,源於産業需求的新變化。南京青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琎表示,作為智慧數字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公司希望數字人才既要有紮實的學科基礎,又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做到數字技術與現實業務相結合,還需要敏銳的觀察力,發現海量存量數據中有價值的模式進而展開創新。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原有人才隊伍能否滿足需求呢?

  答案是否定的。

  人社部相關數據顯示,預計未來五年,物聯網行業、智慧製造行業的人才缺口總量分別超過1600萬、900萬。“江蘇的數字經濟發展亟需一支能夠支撐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姚凱表示,“現在我們把數字人才比作‘紫領’。因為要求他們既要懂藍領的操作,也要懂白領的操控、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

  高校與企業聯手,打通課本到實操“壁壘”

  “從97個數字職業的産業分佈來看,大部分數字職業集中在數字技術應用業領域。當前數字經濟更需要的是應用型技術專家和技能型人才。”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副教授、江蘇省數字技術與産業經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秘書長李忠海表示,“他們可以重點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和二次技術開發,掌握特定數字技術工具和專業技能,是具備較高水平數字(技術)素養的專業領域從業人員。”南京城市職業學院黨委委員、智慧工程學院院長力志做過調研,以網絡安全人才缺口為例,當前實戰型人才缺乏的問題更為突出。有高達92%的企業認為自己缺乏網絡安全實戰人才。

  正值求職季,全新的數字職業對高校畢業生的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圍繞用人單位數字化轉型對於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蘇不少高校和職業院校先行先試。

  “在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與數字經濟緊密聯絡的物聯網和機械自動化專業分別設立‘卓越工程師班’,採取‘雙導師’制。本科生會在企業學習一年,同時擁有一名企業工程師和一名學校老師帶教。”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副院長陶洪峰告訴記者,這些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更受企業青睞。

  “數字經濟是一個豐富的生態,既需要運籌帷幄的指揮者,也需要衝鋒陷陣的戰士。”力志表示,職業院校的目標是培養技能素質過硬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為此,我們依託高校教授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産業教授工作室,三位一體支撐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根據産業發展要求,高校的專業設置展開了動態調整。去年5月,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原來商學院所設專業進行優化組合,圍繞市場營銷專業群、電子商務專業群分別組建經濟管理學院、數字商務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商務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名艷表示,去年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專業的首屆畢業生已經畢業,就業率達100%。

  同樣,揚州大學農學院智慧農業專業在去年9月迎來第一批新生。揚州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孫成明教授介紹,學院在傳統農科基礎上開設了智慧農業專業課程,帶著學生走向農田,幫助他們牢固掌握農業信息技術、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傳感器原理及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最終是要打通農科數字人才培養從課本到實操的“壁壘”,培養出真正有用的農業數字人才。

  從中小學生到就業人員,終身學習保障加強

  數字技術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的加速融合,不斷催生出新組織、新業態、新模式,需要更多複合型數字化人才來滿足産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姚凱表示:“數字人才培育不僅局限于在校期間,更應該貫穿於人才發展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畢業生、企業員工,都應該積極擁抱數字産業,加強終身學習。”

  搭建産才協同育人平臺,在升級人才技能的同時賦能産業發展。近年來,由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産業大學”已經出現。在江蘇(南通)數字技術産教融合公共實訓示範基地的建築物聯網綜合實訓室裏,同學們正跟著來自企業的導師們學習和實踐如何成為一名智慧樓宇管理員。

  越來越多企業也正在嘗試産學研前置,與高校開展緊密合作。“當前,浩鯨科技已經與南京農業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共建産學研基地,以企業領導層授課、講座等模式嵌入學院專業的課程設計,使專業建設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定制化培養符合數字化時代的複合型人才。”浩鯨科技副總經理、首席人力資源官金堃介紹,“人才的培養不應該局限于高校,企業同樣承擔著育人的責任。當畢業生進入企業後,我們還將提供全生命週期培養體系,讓大家隨時學習最新知識,與時俱進掌握最新技能。”

  “數字教育已經被運用於中小學教育中,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也要從娃娃抓起。”在南通大學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鄧宏寶教授看來,對這些數字經濟時代的“原住民”來説,做好數字技術的科普,讓他們更好地運用數字技術,對未來的人才培養同樣重要。

  數字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人才人事政策的支持。今年2月,江蘇在國內率先建立全省統一的數字經濟工程職稱評價制度體系,在工程系列職稱中增設數字經濟工程專業,首批設置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智慧製造、電子信息、通信、網絡安全、智慧交通等10個子專業,並分類制定職稱評價標準,每個子專業均設置初級、中級、高級三個職稱層級,最高到正高級。

編輯:阮崢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江蘇數字經濟吹響人才“衝鋒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