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故宮裏,看文化與科技融合

副標題:

來源:科技日報 | 2023-02-22 09:19:45
科技日報 | 2023-02-22 09:19:45
原標題:六百年的故宮裏,看文化與科技融合
正在加載

  視覺中國供圖

  遊客走進故宮,看到的是皇城,是建築,是文化。而看不到的,是背後的技術。

  讓科技與文化共生,讓科技助力文化創新,引導社會向上向善發展,是故宮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它歷史悠久,也擁抱創新。故宮與社會機構、科技企業展開廣泛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遺産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遊客能力,創造出大量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性成果;也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將傳統修復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典守珍護,不斷提高遺産保護能力。

  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監測技術

  古老的故宮裏,其實布放著很多現代化的遺産監測設施——這也是開展文物預防性保護所採取的必要監測手段。

  故宮博物院擁有全國體量最大、體系最完備的文化遺産保護與研究團隊。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在不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系列成效。

  針對目前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關鍵技術問題,故宮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依託,聯合國內高水平科研隊伍,形成産、學、研、用四位一體的聯合攻關隊伍,開展技術研發和理論研究。

  例如在“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劣化風險監測分析技術和裝備研發”項目中,針對監測裝置“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多參數、智慧化、實時穩定”的重大需求,項目團隊研發或集成了7類14種專用監測裝置,已經實地驗證,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監測技術。

  “大型明清古建築(群)安全風險預警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面向大型明清古建築(群),基於建築物規模、密度、結構、材質、整體空間與景觀、可移動文物數量與保存等多維度特徵和歷史風險數據,研究古建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編制安全風險判定與預警體系及綜合防控指南。例如,以古建內人員異常行為風險分析預警算法模型,研究高密度人流人群動態精準計數技術;結合古建自身屬性和歷史風險數據,研究不同季節、不同時段、複雜天氣等因素影響下的火災動態風險感知及分析預警方式能力;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對火災探測器及監測技術提出新要求,構建古建築(群)安全風險感知與預警平臺,並開展應用驗證。

  目前,故宮已形成完整的不可移動文物監測與應對體系,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為依託,建立起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數據平臺體系與應急指揮平臺,實現了“變化可監測、風險可預報、險情可預控、保護可提前”的預防性保護管理目標,使得遺産真實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

  用數字技術讓文物歷久彌新

  眾多技術手段當中,文物的數字化是最重要的預防性保護措施。利用數字科技加速文物的數字化資源轉化,可以完整、準確、真實地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形成文物的數字檔案,為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保護、研究以及展示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故宮博物院已擁有全部186萬件院藏文物的文物信息資源,85萬件/套院藏文物影像,採集製作了1500余件院藏文物的高精度三維模型。此外,為配合古建保護修繕工作的開展,故宮博物院還重點採集製作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養心殿、禦花園等區域的三維模型,採集了全部開放區域的高精度360°建築高清全景影像。視音頻資源方面,目前採集總時長超過8500小時,覆蓋古建修繕、文物修復、口述歷史、院內學術會議活動等多個方面。

  院藏文物基礎影像採集工作是近年來故宮開展的一項關乎故宮文物保護利用的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任務繁重、時間跨度大,需要集合全院和社會力量。為此,故宮博物院專門開發了針對文物基礎影像採集工作的大數據管理工具——院藏文物基礎影像採集數據看板,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技術,加強文物數字資源採集進展的動態統計和實時反饋,對採集工作進行科學化和精細化的管理與調整。

  “數字故宮”也是數字技術助力文物保護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數字文物庫”“數字多寶閣”“全景故宮”等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讓文化資源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

  前不久,故宮博物院還聯合高校和科技企業成功申報了“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數字孿生關鍵技術研究與服務示範”。該項目將通過研究數字孿生理論和構建方法,搭建數字孿生公眾服務平臺,為數字孿生相關技術在博物館行業中的規模化應用提供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項目成果將在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進行展示。

  故宮博物院期待,將來能夠進一步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和文物領域科技應用水平,帶動解決重點難點和瓶頸問題,支撐引領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文物保護擁有更堅實的依靠,也讓穿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永續保存,歷久彌新。

  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來故宮的遊客會發現,故宮的垃圾桶不是那麼好找了。

  綠色發展理念要深入人心,就要在全社會形成共識。故宮博物院希望通過“零廢棄行動”,向故宮工作人員、向每年前來的遊客潛移默化地傳遞這樣的綠色發展理念。

  “故宮零廢棄”項目自2020年起分為兩個階段逐步推進,即“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遊覽”,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對院內非開放區域和遊覽區域進行廢棄物的合理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將故宮博物院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

  通過環境行為研究,分析最佳布點位置,故宮垃圾桶數量大幅減少。調整後的垃圾桶佈局更合理,景觀更少被打擾,保潔員工作區域也更集中,分類效率大大提升。“故宮零廢棄”項目還通過各種宣傳體驗活動,倡導遊客及更大範圍的社會公眾關注並踐行垃圾分類行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作為國家級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産地,故宮博物院始終認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為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提升遊客環境保護意識,培養遊客環境保護習慣。

  故宮也期待更多的文旅文博單位共同攜手,共同推動更多博物館加入到零廢棄建設的行列當中。通過真實的零廢棄探索,一起講好中國博物館的綠色故事,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博物館。

編輯:阮崢 責任編輯:馮思謠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六百年的故宮裏,看文化與科技融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