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深入實施“雙碳”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部分領域已形成優勢並贏得戰略主動。同時,可以通過主動塑造綠色低碳發展場景,助力科技強國建設並實現戰略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當前,世界各國正在經歷工業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的轉型,綠色低碳領域成為重要賽道。我國深入實施“雙碳”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部分領域已形成優勢並贏得戰略主動。同時,我國可以通過主動塑造綠色低碳發展場景,助力科技強國建設並實現戰略主動。
科技強國與“雙碳”戰略相輔相成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與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是相輔相成的。實現碳達峰需要現有能源工業體系的技術迭代和替代,這是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基礎,而實現碳中和則是社會經濟發展由依賴資源向依靠科技的系統性轉型,這是引領世界科技和建成科技強國的重要體現。
科技創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核心舉措,也是實施“雙碳”戰略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科技呈現“三跑”並存的狀態,在向科技強國邁進中將實現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是我國整體科技實力躍升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堅持雙輪驅動作為實施“雙碳”戰略的基本原則,科技創新被擺到了首要位置,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科技支撐進行了頂層設計,2022年科技部發佈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的核心推動作用。
“雙碳”戰略提供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也塑造了科技強國建設的主要場景。一方面,隨著氣候變化影響顯著增強,碳中和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截至2022年9月,約140個國家宣佈或正在考慮設定凈零排放目標,綠色低碳成為各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雙碳”目標下我國將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這對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不同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同時也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技術路線和場景需求,而綠色低碳技術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當前,我國科技強國建設進入重要階段,在路徑謀劃上可以結合“雙碳”戰略的有益探索,通過構建綠色低碳場景驅動的模式,將綠色低碳發展貫穿到科技強國建設的主線中,形成體系化發展路徑。
在未來能源體系場景中,供能系統將由化石能源向風能、太陽能、水力、核能等新能源轉變,電力傳輸、負荷使用、新型儲能等也將在新場景下發生體系化變革,相關科技發展路徑將以滿足未來場景下能源體系變革為主。
在未來工業體系場景中,工業系統將在能源使用、原料利用、過程工藝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技術、流程和産品更加符合綠色低碳和環境友好的要求,不同工業場景之間、工業場景與消費場景之間能夠實現互動融合,並以此構建科技發展路徑。
在未來社會生活場景中,社會運行將更加系統化、複雜化和精密化,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將深刻嵌入到未來生活場景中,科技發展將進一步支撐未來社會運轉方式的轉變。
為此,一方面,應將建設科技強國後續“兩步走”時間表和目標定位進一步細分,與碳達峰碳中和有效統籌銜接並實現協同推進;另一方面,應從科技創新發力,不斷提升整體創新能力,增強科技支撐作用。強化基礎研究,堅持應用導向和興趣導向的研究探索,統籌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建立綠色低碳理念下的新學科和交叉學科。推動技術創新,將技術創新嵌入綠色場景驅動的整體鏈條中,實現精準定位、重點突破、高效轉化。從政府、市場、企業三方發力,以市場和技術雙重優勢推動模式創新、技術升級和規模擴大。
此外,還應建立與綠色低碳相關的現代化人才隊伍,完善相關人才佈局。一是將綠色低碳産業、技術與教育緊密融合,自主培養高質量人才,探索新型培養模式,以人才強支撐科技強。二是以綠色低碳發展場景為導向,建立體系化人才隊伍,培養發展青年科技人才、拔尖創新人才、新型管理人才和戰略科學家,打造綠色低碳人才隊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