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新興專業,打造“數字人才”

副標題:

來源:科技日報 | 2022-08-25 09:27:21
科技日報 | 2022-08-25 09:27:21
原標題:佈局新興專業,打造“數字人才”
正在加載

  隨著工業信息化、智慧化轉型的深入發展,中國職業教育緊盯數字技術前沿,加快專業升級改造,佈局一批新興專業,提升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增強技術技能人才的數字化核心能力。

  “中國職業教育在當今世界形勢下開啟了新征程,展示了新平臺,同時邁入新起點。用數字化轉型的思路、理念、方法、路徑來研究職業教育的新變化、新方式和新技能,是非常有意義的。”在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論壇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用了一連串的“新”為論壇做了開場白。

  隨著工業信息化、智慧化轉型的深入發展,中國職業教育緊盯數字技術前沿,加快專業升級改造,佈局一批新興專業,提升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增強技術技能人才的數字化核心能力。

  以專業目錄修訂為抓手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

  在同期舉行的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設置了多個與“數字化”相關的賽項,瞄準眼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緊缺技術。

  “競賽的題目都來源於産業實際需求,我們把它們拆解成題目,包括公有雲的申請、企業內容的遷移上雲等。”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副院長劉盛介紹,“學校的課程設置也都是和企業合作制定的,企業需要什麼技術,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職業教育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據了解,《“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0%。

  但我國現階段數字化人才缺口有1100萬左右。為此,我國職業教育全面推進數字化建設,使人才培養能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變革所需。

  “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大批適應産業需求、具有紮實本領的技術技能人才,這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許建領認為,我國高職院校面向數字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是其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産業格局變化,為經濟社會培養大批新型數字化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重要舉措。

  教育部以專業目錄修訂為抓手,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專業目錄的優化加強了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相關專業的佈局,並且對所有的專業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改造。”許建領介紹,當前已有不少的高職院校加快了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與龍頭企業共建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學院,進行數字化産業及産業數字化專業群佈局,開設數字技術課程並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部分老師也開始採用新型數字化手段和教學方法,數字化育人生態初步成型。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積極開展有關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各類活動。一系列會議的召開,為明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方向,交流數字化人才培養經驗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各地探索創新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

  浙江省是全國數字化改革的先行地區,近年來浙江省通過建設與應用職教特色資源,打造職業教育特色服務産品,培育一批智慧試點示範院校,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的新路徑。

  深圳近幾年致力於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也精準對接區域産業數字化發展需求,建設了一批特色産業學院;同時以項目化課程建設和課程人工智慧轉型為重點,打造出內容豐富、品質優良的數字化教學體系。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方面以專業群建設為抓手,設置人工智慧相關專業,並且在全校進行人工智慧的通識教育,帶動其他傳統專業的轉型升級,並通過全方位改造職業教育生態,打造數字經濟背景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許建領介紹,另一方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創建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將企業的産品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轉化為人才認證標準,打通專業與職業之間的轉化渠道。

  據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畢業生近年來入職世界500強、行業龍頭知名企業的比例達到16%,就業率已經超過了98.6%。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也在分層分類産教融合,推動數字化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學校打造了産教科融合新生態。”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王暉介紹,通過共建優勢專業與師資隊伍,共研專業標準,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共推實習就業與社會服務,推動産業教授進校園、産業資源進專業、産業先進技術進課程、産業實戰項目進課堂。

編輯:阮崢 責任編輯:馮思謠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佈局新興專業,打造“數字人才”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