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長江經濟帶應力求實現産業“綠色”和“發展”共贏。産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綠色金融通過信貸、基金、債券等金融服務和一系列制度安排,將社會資本引至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産業綠色發展過程,成為助推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轉型的重要金融手段。
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現狀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關鍵在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傳統産業的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二是新興綠色産業建設。目前長江經濟帶産業佈局正逐步調整,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快。第一,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江蘇作為長江經濟帶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持續出臺推進産業“綠色發展”的系列政策文件,著重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等綠色産業取得顯著發展成效,石化、鋼鐵等傳統高耗能行業逐步實現轉型升級。第二,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發展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長江上遊地區的産業綠色發展水平和效率相對較低,其餘省市處於中間位置。從江蘇情況來看,蘇南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高於蘇中和蘇北地區。第三,長江經濟帶地區間産業綠色發展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間相關性。江蘇基於區位優勢,在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向綠色生産、綠色生態和綠色生活邁進,輻射帶動周邊省市的綠色發展進程。
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雖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産業結構“偏重”“偏化”,産業佈局有待優化。工業是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長江沿線的資源型産業及高污染、高能耗産業所佔比重較大,産業發展模式及岸線資源利用比較粗放;港口利用率較低,沿江綜合交通體系有待完善,部分地區的産業佈局與資源配置發生錯位且存在同質化現象。二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在産業綠色發展過程中,長江沿線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創新引領作用不足;部分傳統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對外常面臨綠色技術壁壘。三是區域協調程度有待提高。目前長江經濟帶區域分工關聯較少,産業規劃、空間佈局和發展目標多數局限于各行政區劃範圍內,區域間行政壁壘成為制約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協同發展的重要原因。從江蘇情況來看,省內經濟成果普惠共享程度相對偏弱,區域共享發展的聯動性有待加強。四是政策支持有待加強。現有綠色發展相關支持政策主要針對資源節約型及環境友好型新興綠色産業,對傳統工業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的支持力度相對較小。部分傳統工業領域作為污染排放的“主産地”,應獲得更多關注。
推動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對策
一是探索綠色金融驅動長江經濟帶産業轉型與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綠色金融能夠有效緩解産業綠色發展的資金約束,有助於拓寬服務邊界、豐富交易形式、優化供需銜接與引導創新方向,促進産業綠色創新成果轉化。首先,充分發揮綠色金融降低信息搜尋成本的功能,降低投資者對綠色項目的搜尋和評估成本,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産業綠色投資;同時,政府部門應以政策導向倡導綠色金融發展,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推動産業升級。其次,充分放大綠色金融對環境風險的分散功能,通過信貸等資産定價,降低企業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提升環保工藝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進而有效改善環境質量,降低環境風險,助推産業綠色轉型。最後,充分利用綠色金融杠桿的資金導向作用,引導更多生産要素轉移至綠色産業領域,促進目標企業從事綠色生産和經營,促進産業結構優化。
二是加大綠色技術創新投入,培育綠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數字經濟和綠色技術創新是産業高質量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和動力引擎,二者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首先,加強産學研聯動,建設“産業—技術”創新聯合院,由沿江地區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發揮主導作用,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共同搭建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和專業化、數字化綠色技術研發平臺,組建綠色技術創新聯盟,為産業綠色發展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其次,不同産業的技術創新重點應有所區別,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等傳統産業的技術創新重點在於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和降污減排,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綠色産業的技術創新重點在於研發綠色核心技術,培育綠色新技術優勢。最後,建設綠色信息網絡與數據中心,發揮數字經濟的平臺化、共享化特徵及其乘數放大效應;積極探索環境權益類的新型綠色融資工具,以匹配綠色技術創新資金需求,提高綠色技術創新競爭力,推動産業綠色化與數字化融合發展,培育綠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是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立政策協同機制和跨區域合作機制。推動長江經濟帶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聯動合作,優勢互補。首先,各地政府應堅持協同發展原則,加強相關規劃要求與現有政策、法規、規劃的銜接,加快推動沿江地區構建跨行業、跨部門、跨行政區劃的共同治理機制;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方面形成區域金融合作框架。其次,加快形成分期、分批的産業綠色發展及空間佈局調整計劃,確保政策目標協同及各項政策文件的有效聯動。如2020年2月出臺的《南京江北新區關於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創新促進綠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以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綠色金融機構和綠色技術為扶持對象,要求各部門聯合建立健全綠色金融保障機制,加強企業綠色信息共享,確保區域內政策目標的一致性。最後,利用産業綠色發展效率較高地區的技術溢出和輻射作用,創新區域合作模式,推動流域內共建産業園區,鼓勵具備先進綠色技術的下游企業進駐上中游地區,發展“飛地經濟”,開展綠色技術人員聯合培訓等。發揮經濟帶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考慮不同技能人力資源的梯度分佈特點和産業綠色發展的區域特徵,推動産業、資源、要素在空間上的動態有效配置。
四是加強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壓實生態保護監管責任。長江經濟帶産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和生態保護監管完善。首先,應借鑒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成功經驗,加強綠色金融政策的合理性構建。綠色金融政策以支持綠色項目、鼓勵綠色發展為目標,其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決定了綠色金融資源的配置機制及作用效果。其次,沿江省市要厘清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銜接中的關鍵問題,搭建長江經濟帶溝通協作平臺,制定統一的産業綠色發展目錄,落實主體責任和生態監管責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質量底線,深入推動跨區域産業綠色發展。最後,在綠色金融政策支持下,金融部門應緊跟市場需求,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産品。目前長江經濟帶各地區正在加快推進綠色股票、綠色基金和“貼標”綠色債券的創新發展,多地成功首發綠色債券、設立綠色基金,安徽已開始探索設立跨省流域綠色基金;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發力,引導各類資源和要素向産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集聚。(張兵 作者係河海大學副校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江蘇長江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