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來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八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張家口集群等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那麼,被視為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東數西算”到底是什麼,如此佈局有何意義?“東數西算”將如何推進,又將如何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
重構網絡格局,提升國際競爭力
説起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工程,大家並不陌生。那麼,“東數西算”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
“簡單地説,西電東送,是把西邊的電送到東邊去。東數西算,就是把東邊的數拿到西邊去算。”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介紹説。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數據與我們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瀏覽新聞、在線觀影、移動購物、金融理財……我們每天都會産生大量的數據。
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2019年我國産生的數據量約佔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由此,對算力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産力,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負責同志就“東數西算”情況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就我國目前情況看,數據中心大多分佈在東部地區,僅有不到20%的數據中心分佈在西部。但建立數據中心不僅需要土地,還需要能源,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
而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比如太陽能和風能,等等。有的地方氣候還比較涼爽,也有利於為數據中心散熱節約成本,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國家算力網絡的頂層設計,儘快轉變以網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
“東數西算”工程應運而生。
“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同志説。
東部有數,西部算數。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數據中心合理佈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意義重大,不僅有利於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還將有力帶動産業上下游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兼顧區域發展和網絡時延,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佈局,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幹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絡、雲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
每個樞紐節點內,規劃設立1至2個數據中心集群。有業內人士稱,算力樞紐和集群的關係,類似于交通樞紐和客運車站。今後,全國範圍內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將在這八大算力樞紐節點內建設。
從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的佈局不難看出,除了內蒙古、貴州、甘肅等位於西部地區的樞紐節點之外,國家還在京津冀、長三角等東部地區作了佈局。不同的算力樞紐節點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同意長三角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該樞紐規劃設立兩個數據中心集群,即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數據中心集群、蕪湖數據中心集群。
未來,這兩個數據中心集群,將優化算力佈局,積極承接長三角中心城市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長三角地區算力資源“一體協同、輻射全域”的發展格局。
這也就意味著,並非所有“東數”都要“西算”。
這樣的佈局,既服務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的需求,也考慮到了網絡時延要求。
“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這4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説,這4個節點定位於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的後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
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4個節點要服務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於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佈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東數西算’一定是建立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之上,再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信息學院教授程絮森表示,尤其是對於那些時效性要求較高的業務,比如説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移動醫療等,就不太適合優先佈局于西部。因為如果佈局在西部,受網絡傳輸距離較長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時延,這就無法滿足有關業務需求。
事實上,近年來,“東數西算”在産業層面已有實踐。去年,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運營及在建的數據中心就有20多個。位於貴州省貴安新區的華為雲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一個生動案例。
“把熱數據放在東部,冷數據放在西部,實現全局能效最優。”華為雲營銷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契合“雙碳”目標,推動數字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河北懷來,國家佈局的八大算力樞紐節點之一──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同意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京津冀樞紐規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便是張家口市懷來縣、張北縣、宣化區。
在懷來的大數據産業基地,一個佔地1000畝的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中,首期計劃於今年7月投産。
據河北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約500畝的第一個啟動區域中,有9個地塊是數據中心。這9個地塊建成後,總的服務器數量將達50萬台。到2025年,這裡將達到300萬台服務器的集聚。
除了機電和土建等方面的投入,這裡還計劃在張家口地區配建風、光發電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一個零碳大數據産業基地。
綠色、低碳,促進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正是“東數西算”工程的題中之義。
據業內人士介紹,數據中心有“不冒煙的鋼廠”“電老虎”之稱,電力成本佔其運營成本的“大頭”。在數據行業打拼多年的一個大數據企業負責人坦言,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引導新型數據中心向新能源發電側建設,就地消納新能源,推動數據中心持續優化用能結構,可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甘肅省發展改革委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算力樞紐節點落地慶陽市,就是基於其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氣候有利於數據中心降低能耗和減少運維成本等優勢。
“目前,數據中心對綠電的使用率約為20%。”徐彬表示,通過“東數西算”工程,大量的數據中心建在西部之後,就能夠提高對綠色電力的使用,“如果使用率能提高到80%,那麼到2025年,就能減少1.6個北京市的總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鼓勵應用高效IT設備、製冷系統、供配電系統、輔助系統技術産品,推動企業深化新型數據中心綠色設計、施工、採購與運營管理等,也能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經濟發展之後,各個城市在數據中心的支撐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將會使生産生活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節能減碳作用也會由此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