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讓看病更便捷

副標題:

來源:人民日報 | 2021-05-26 12:29:51
人民日報 | 2021-05-26 12:29:5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給我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諸多改變

近年來,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交通等正從專家的預言變為現實,並日益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産、生活。

在加速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進程中,還存在哪些障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本版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數字改變生活”,敬請關注。

——編 者

與傳統醫療模式不同,智慧醫療具有數據密集型等特點,通過“用戶友好”的交互方式、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病變檢測,提高診斷準確率與效率,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等方面發揮作用。

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設施和解決方案與醫療場景加快結合,智慧醫療來到我們身邊

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吳女士是一位高血壓患者,行動不便但需定期隨訪和取藥,經常要趕到40多公里外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復診。

最近,在得知北京朝陽醫院互聯網醫院開通了在線復診服務功能後,吳女士在家嘗試通過“朝陽健康雲”應用,預約了心內科的在線復診號。心內科醫生詳細詢問了吳女士症狀,根據既往病歷,為她開具了藥品處方及檢查醫囑。短短10分鐘,吳女士就完成了掛號、復診、開具在線醫囑的流程。“不用再費時費力跑醫院,在家就能諮詢醫生、開到藥,網上看病真是方便!”

目前,北京朝陽醫院共計上線呼吸科、心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19個科室263位醫生,累計完成近萬人次的在線復診服務,開具處方5000余張。

“高度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帶來的一個好處,是醫療過程時間縮短和距離的拉近,這大大提高了醫療的效率、質量,實現了資源的高度共享。”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説。

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從診療能力的提升到診療方式的改變……近年來,不少像吳女士這樣的患者都能感受到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網速快了,5G技術時延更低,遠程手術成為現實;硬體限制少了,雲計算、雲存儲不再受制于服務器性能,系統服務不“卡頓”;軟體更“高能”,可通過視頻、聲音、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和專家“面對面”交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開始陸續引進醫療信息化技術。當時,少數大型醫院通過購置計算機軟硬體,建立信息系統和數據庫,改進醫院管理工作流程,推動效率提升。醫療信息化的最初落地成果,主要集中于醫院的財務結算系統,以及藥品等醫療物資的管理系統。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自建機房和網絡,購買和使用醫院信息系統,實現業務流程電子化。電子病歷、自助服務機等開始普及,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便利就醫服務逐漸鋪開。“如今,在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設施和解決方案與醫療場景加快結合,醫療信息化又進入了新階段,智慧醫療真真切切地來到了我們身邊。”百度智慧醫療副總經理劉軍偉説。

“臨床醫學經歷了從經驗醫學到循證醫學、轉化醫學、精準醫學,再到今天的智慧醫學,其實是生命不斷數字化表述和智慧化計算分析的過程。智慧醫學是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用於醫療,逐步形成部分人力工作的替代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指出,“它既是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融合的産物,也是現代醫學和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慧醫療既讓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基層,也為大醫院改善醫療服務、提升就醫體驗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家典型的基層醫療機構,日均門診量300人左右。雖然基層醫院人手緊張,但這裡忙而不亂。在人工智慧臨床輔助決策系統的幫助下,醫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疾病查詢、檢查查詢、用藥查詢、知識查詢等。

劉軍偉介紹,由百度開發的這套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包含了輔助問診、輔助診斷、治療方案推薦、相似病歷推薦、醫囑質控、病歷內涵質控、醫學知識查詢等七大板塊,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海量教材、臨床指南、藥典及三甲醫院優質病歷,使多種常見疾病的最優知識庫以及專家的經驗得以複製、沉澱。

“這樣一來,剛畢業的低年資醫生就能知道如何處理生疏的病例,高年資的醫生可以利用系統提供的模板,進行病歷錄入,提高診療效率。”馬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這一系統已在平谷區的18家基層醫療機構落地,成為200多位基層醫生的得力助手。

“醫學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標注、知識圖譜等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某些特定病種領域,可以輔助醫生完成疾病篩查、診治。”在浪潮健康董事長高傳貴看來,這將大幅提高醫療機構、醫生的工作效率,同時讓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深入基層,助力分級診療,實現“大病大院治、小病小院治”。

拿藥不用等,機器人取代藥師揀選;輸液不擔心,物聯網設備提升護理精準度;患者少跑腿,讓醫療數據多跑路……這是不久前開診的成都京東方醫院內的場景。近年來,人工智慧在醫療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如醫學影像、醫療護理機器人、藥物研發、預防保健以及教學等,有效提升了診療水平和患者的就醫體驗。

京東方智慧醫工事業業務總監馬鴻濤認為,智慧醫療為大醫院改善醫療服務、提升就醫體驗提供了新思路。“以患者為中心的扁平化、集中化診療流程,將塑造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數據化、智慧化的手段終將成為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的重要驅動力。”

智慧醫療仍處於起步階段,需在政策、機制和技術創新方面協同發力

展望未來,得益於智慧醫療的不斷發展,看病有望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基因檢測可發現健康人的基因缺陷,儘早提示健康風險;通過醫療大數據建立病症模型,幫助醫生迅速診斷病情;可口服的納米級智慧手術機器人在進入人體後,進行精準無創手術;人工智慧家庭醫生作為補充,負責常見病的治療和慢性病的護理……

不過,多位專家也指出,智慧醫療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需在政策、機制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力。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認為,當前,衛生健康數據不完整、數據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已經影響了醫院信息化發展。他建議,儘快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通區域數據資源通道,提升業務協同能力;實現跨部門的數據流轉,構建一體化交互網絡。

一些受訪企業表示,目前智慧醫療的不少創新型産品都需要申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産品註冊,週期較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型産品的商業化和市場化推廣,一些初創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他們希望,將醫療器械創新納入發展重點,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評審批,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的臨床推廣和使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認為,隨著智慧醫療的發展,醫院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尤其是“醫療+科技+工程”的複合型人才。目前,國內已有高校開啟醫工交叉研究生的培養。應進一步推動醫工交叉融合,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健康科技産品研發為目標,真正體現科研的價值。

受訪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兒童等群體對於智慧技術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難,在智慧醫療的發展過程之中,應充分考慮群眾的個性化需求。讓智慧醫療更具價值,也更有溫度。“智慧的目的不是用機器來代替醫生,而是更加充分地發揮醫生的才能,將醫生的智慧、人性化服務融入其中。”張鈸説。

編輯:李雪菲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智慧醫療,讓看病更便捷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