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城市將變得越來越“聰明”,智慧城市建設有力推進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公眾可以享受更優質的城市公共服務。據媒體報道,杭州自2月3日起暫停現有錯峰限行措施,此舉是基於杭州“城市大腦”對全市近期交通分析,精準控制交通信號燈和限時限行政策等,展示了未來智慧城市的一種應用場景,對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啟示意義。
城市建設的智慧化,是一種新趨勢和新特徵。理解智慧城市和市域治理現代化,要理解其智慧性、有機性和系統性。智慧城市是一個智慧的有機體,如同人一樣,要有能感知採集城市事態數據的“感官”、存儲和思考分析數據的“大腦”、傳輸往來數據的“神經”、推進各項應用的“肢體”。同時智慧城市是人、事、物多元融合系統,也是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信息空間融合的系統。在智慧有機系統的支撐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才能利用市級政策制定自主優勢、資源整合優勢和統籌規劃優勢,實現治理主體的整體協同,創新治理工具,發揮其在國家治理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以及推動城鄉融合治理的引擎作用,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回應社會需求、賦權賦能社會,保障社會安全和穩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有機融合的智慧系統,是人生産生活和相關治理的系統,遵從人的價值追求,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因此,智慧城市不是“零”與“一”組合的、冰冷的信息系統,而是體現人的價值和追求的、有溫度的有機系統。城市智慧化不是便於監督管理人,而是有利於服務人。所以智慧城市建設成果,不僅要體現為通信系統、數據底座、算力和應用平臺建設,而且更要體現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福祉的積極成果。
未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應基於有溫度的智慧城市建設,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基於通信“神經”,不僅要連接各個“感應器”,更要連接各種主體。在黨委統籌各方和政府負責下,各主體共同感知和參與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例如,成都簡陽市“大聯動、微治理”平臺通過實時數據對接、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推動治理服務向每戶、每人延伸,提升公眾參與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域社會治理作為系統,要推進體系現代化,必須在黨委領導下實現法治、自治、德治和智治于一體。構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委領導體制;形成職能優化、運行高效的政府負責體制;建設科學完備、公正權威的法治體系;建構民主開放包容的自治體系;構築和諧穩定道德高地;打造“智感、智防、智輔、智助、智利”的智慧體系。依循法規治理,賦權賦能社會自治,強化激發德治,都離不開智治體系的支撐。
智慧城市建設要重塑整體性結構,構建市域社會治理智治體系,實現智慧感知社會事態,智慧預知和防範社會風險,智慧輔助科學民主決策,智慧助力精準打擊犯罪,以及智慧賦能社會和服務民生。智治體系的建構,實現數據“聚通用”是基礎,以流程再造推進職責體系重構,以數據運行“整體化”破解市域社會治理“碎片化”。杭州“城市大腦”打通了交通、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0多個大系統,日均協同政府和社會數據1.2億條,有效推進了治理的整體性。
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同時,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提升統籌各方行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能力;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革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流程和機制的能力;精準科學辨識民情民意,善於發揮民力民智的能力;解決城鄉融合、城市包容和“城市病”難題,以及及時有效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善於引導輿論,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的能力。
市域社會治理各項能力的實現,有賴於並要求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治理運行機制一體聯動。在市域社會治理各領域,要完善信息系統和平臺,形成準確感知、及時反應、智慧預判、科學決策、協同行動的運行流程,達成市縣鄉村聯動、部門聯動、政社企聯動、軍地聯動的運行機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堅持人民性、整體性、系統性和智慧化,基於市域社會治理特定優勢和作用,鍛造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實的中間環節,堅強有力支撐“平安中國”建設。
(作者:李齊,係山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山東省數字政府研究創新團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