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天弛
5G技術應用無疑是當下熱門的“數字新基建”之一。那麼,我們距離真正的5G時代還有多遠?昨天在滬舉行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70多萬個5G基站,5G活躍用戶超2億,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上海已有1.5萬個5G基站,超過了4G基站建設水平。
“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推廣5G應用首先也要建設大密度的5G基站。”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宏表示,未來兩年,5G基站的密度將達到4G基站的2至3倍。基站的高覆蓋率也將帶來5G網絡速度的進一步提升。
新基建是惠及更多人的基礎設施建設
5G基站的快速建設是否意味5G時代的到來?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5G應用目前還處在發展之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認為,面向消費者的5G應用種類還很單一,且不完善;而目前受關注更多的是面向工業等行業的5G應用,也在徵集各行業5G需求的探索之中。
胡堅波表示,新基建並不完全等同於新技術或者新産業,它的落腳點在於“基建”二字,是要應用新技術,降低使用門檻,探索建設更方便快捷、服務更廣泛人群的基礎設施。而對於目前國內情況而言,5G技術研發反而超過了應用需求的層面。“用戶為什麼要把4G手機換成5G手機?”胡堅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目前用戶使用智慧手機時對網速的要求,最高也限于瀏覽短視頻和玩玩手機遊戲,而對屏幕較小的手機來説,4G網絡所能提供的清晰度已足夠滿足觀看需求了,為什麼還要換手機呢?“也就是説,目前消費者對5G技術沒有核心的應用需求”。
而對於商業和工業等産業來説,雖然5G技術應用前景更廣闊,但現實中仍存在著諸多實現障礙。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分享了這樣一個未來應用場景——雖然今年電動汽車私人佔有率大幅上升,但不少電動車車主仍為充電難而發愁。有了5G等高新技術的支撐,今後打通物聯網的電動汽車可以在主人夜間休息時自動駕駛去充電站充滿電再開回車庫。高德地圖數據研發總工程師蘇岳龍也設想了一個場景:利用5G技術讓城市所有車輛的運行數據上“雲”,以此調度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緩解城市擁堵。但沈斐和蘇岳龍也坦言,目前實現這些場景仍存在難度。
擴大應用需求還存在哪些難點
那麼,要擴大應用需求還存在哪些難點?“首先就是數據運算能力。”蘇岳龍説,城市大數據的運行不僅需要更高的網速,更需要提升數據運算能力,而5G技術只實現了網速的提高,要想提高運算能力,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投資攻克“卡脖子”技術,突破技術瓶頸。
其次,還涉及商業倫理與法律法規。蘇岳龍補充道,5G時代,所有信息都在“雲上”運轉,如何在保護好個人隱私,保障各接入端口安全的同時,運用這些數據創造更好的應用,提供更好的服務,將是人們一直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胡堅波認為,讓5G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並形成産業化的難點,還包括不同行業間存在的隔閡。“新基建要求打通社會各個節點,例如充電樁和車聯網的建設,就需要交通部門和汽車製造商共同協調。”此外,目前一些嘗試在“數字新基建”中應用的技術,如區塊鏈等,技術本身還不完善,存在漏洞,無法大規模進行建設。
雖然到目前為止“數字新基建”還在不斷發展之中,但胡堅波認為,“數字新基建”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必然路徑,“數字新基建是中國數字經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