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秩序。數字經濟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帶動經濟復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成為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12月28日晚,《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下稱“報告”)在“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2020”上發佈。報告對中國重點區域、典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潛力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在對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特徵、規律等研究的基礎上,首次編制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從技術、人才、産業、應用、需求、基礎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各省份和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從區域排名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五位的省份分別為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福建、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河南、陜西、湖南。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和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較高。
從城市排名看,北京、上海、深圳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在前三;廣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慶、寧波、武漢、福州、西安、廈門、青島進入前十五。
在典型區域方面,報告選取廣東省、浙江省和福建省分別作為數字産業基礎、數字融合應用和數字經濟政策引領方面的區域發展樣板。比如,廣東省“兩核一廊兩區”數字産業集群優勢突出,浙江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打造五個“100”,福建省數字絲路、智慧海洋,“衛星+”互聯互通樞紐。
典型城市中,上海高度重視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而北京則在技術創新表現突出,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全國第一。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信息化進入到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層面先後頒布制定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疫情之下,數字經濟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窗口期”,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步伐在不斷加快。
我國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了35.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數字經濟的結構也持續優化,産業數字化增加值佔整個數字經濟的比重高達80.2%。
根據中國信通院此前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從總量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遼寧、重慶、江西、陜西、廣西等省份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也超過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