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通過雙循環在大變局中開新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此,企業界、學者界和媒體界圍繞雙循環和企業增長進行了密集的研究和探討。2020年12月23日,《哈佛商業評論》“2020新增長大會”以“突破週期開闢增長”為主題,邀請國內外企業家、經濟學家、管理學者及跨界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思考商業的本質與未來。
作為一本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堅持透過“長期主義”的視角來觀察商業世界,也一直保持著對“可持續性增長”的關注。新增長大會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基於中國本土商業的首個活動IP,旨在搭建中國最具全球視野的商業交流平臺,讓“增長”這一全球性話題在中國本土進行廣泛和深度地探討,啟發和鼓舞中國企業界、學界發掘提煉産自中國本土,融合全球創新思維的商業文明。
在世界經濟的動蕩格局下,“價值共生”成為新商業時代的核心,企業與合作夥伴、消費者、競爭企業的關係都不是簡單的競合關係,企業應通過商業思路的更新與創新技術的應用,打造、融入商業生態中,創造新的價值,實現多方共生共贏。大會現場揭曉2020“中國新增長·商業進化榜”,水滴公司、愛奇藝、戴爾、上汽通用五菱、聯想中國等榮登榜單。
中國企業的新增長必須以本土商業實踐為基石,從後疫情時代的商業探索、新消費時代的商業進化、數字商業社會中的創新與堅守等視角出發。以水滴為例,首創“大病籌款+網絡互助+保險”的健康保障模式,在醫保之外形成了多條醫療資金供給的有效補充渠道。同時,以保險教育、營造保險場景、大數據運營等方面賦能傳統保險。
增長是硬道理,對企業來説,在這樣全新的格局之下,如何把握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模式將成關鍵。以工業4.0為例,核心就在於消費互聯網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被激發,那麼過去“閉門造車”式的、以管控為核心的線性生産方式會“難以為繼”,取而代之的則是“平臺+價值夥伴”這樣一種生態型的模式,而背後的支撐將是智慧化生産、網絡化協同以及個性化定制。那麼對企業而言,未來的增長,就必須加強加大創新,通過技術創新讓客戶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