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氣象,讓天氣預報更準確更及時

副標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08-14 10:20:11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08-14 10:20:11
原標題:智慧氣象,讀懂“天空的臉色”
正在加載

某氣象APP截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建立的氣象預警系統,應用愈加廣泛。各地積極推進的智慧氣象系統,不僅成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務。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沖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斗衛星監測系統發佈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在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文劍看來,“更高、更快、更強”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如何達到更高分辨率、更快給出結果、更準確地預測,是現代大氣科學面臨的新考驗。“人工智慧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國內氣象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劍指出,中央氣象臺在定量降水融合預報、颱風智慧檢索等方面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9月,由天津市氣象局開發的智慧氣象決策服務平臺上線。這一平臺能實時調取精細到分鐘級的氣象實況數據,並迅速生成對比圖表等資料。天津市氣象局還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基於機器學習和專家經驗的強對流天氣識別及預警模型,實現了對冰雹、強降水、短時大風的自動識別功能。

  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

  由於智慧氣象服務能為生産生活帶來諸多便利,近年來,不少地區都在積極推進體系完整的智慧氣象系統建設。

  今年6月,江蘇省氣象部門完成了天氣現象智慧觀測系統——“天臉系統”首批7個臺站的建設工作,並投入運行。該系統利用多個攝像機進行氣象視頻採集,再通過智慧算法和圖像技術計算,讓“天臉”像“人臉”一樣可識別:無論是天上的雲量還是地面的凝霜、積雪,“天臉系統”都能自動觀測。

  入汛以來,重慶建設的“四天”智慧氣象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發揮重要作用。“四天”系統包括智慧探測“天樞”系統、智慧預報“天資”系統、智慧服務“知天”系統和智慧防災“禦天”系統。其中,“天樞”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接8顆觀測衛星、4部多普勒雷達和2000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再通過雲計算幫助重慶氣象部門完成海量數據採集和分析。而利用“天資”系統提供的智慧預測結果,重慶市氣象局在年初就已發佈“汛期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預測,並提前做好了防汛準備。

  “人工智慧在氣象行業中的應用剛起步,未來應用場景還會有很多。”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錢奇峰認為,在未來10年中,新技術將會給天氣預報帶來新的機會。

  服務城市精細化管理

  除了助力防災減災,更準確地預報天氣,建設智慧氣象系統還能服務地方經濟,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氣象服務中心近日推出的“夜市氣象指數”就為當地“夜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參考。據悉,“夜市氣象指數”基於精細化智慧網格預報和天氣預警,建立了一套氣象條件評分體系,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便捷地獲取。

  上海是全國最早利用智慧氣象來服務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地區之一。比如,出現一場小範圍的陣雨,過去的天氣預報只能顯示“局地有時有陣雨”,但無法具體預報降雨範圍及時間。但現在,上海市中心城區已實現分區預報預警。打開“上海知天氣”APP,選擇所處的區位,便可查詢方圓3平方公里、12小時內的逐小時天氣預報。上海的氣象分區預報預警還與城市大數據結合,為社會管理提供建議。比如在夏天,當預報氣溫超過35℃時,相關管理部門會收到氣象風險預警,提示與垃圾異味相關的投訴量可能上升,提醒儘快增加垃圾清運次數。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天氣狀況預判城市運行中即將發生的風險,將會是智慧氣象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編輯:王京立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熱點推薦
正在閱讀:智慧氣象,讓天氣預報更準確更及時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