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特別關注

知名足球解説員曾侃:世界盃就得看總臺大屏!

發佈時間: 2022年07月26日 09:45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卡塔爾世界盃的開場哨響起,就意味著許多八零後球員的最後一屆世界盃正式開始了倒計時。對於屏幕前的八零後球迷來説,與自己的青春歲月説再見,也大約在冬季。“八零後”是看著總臺轉播世界盃長大的一代人,是伴隨著彩色電視在中國普及的一代人,也是開始邊看球邊在網上聊球的一代人。回憶不會褪色,因為那些球星的身影隨著總臺轉播技術的不斷升級而越發清晰,球迷與頂級賽場越來越零距離。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標注了總臺守正創新的時間線,也成為了時光歲月的度量衡。

“世界盃就得看總臺”、“大賽還得看大屏”,這是幾代球迷的四年之約——大平臺與大屏幕缺一不可。大不自多,海納百川。大屏幕不斷升級的視聽享受無法替代,大平臺整合資源創作品質內容的能力無法替代;深耕市場營銷發掘品牌潛力的空間無法替代,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的作用無法替代,長期陪伴球迷服務觀眾的情懷無法替代。

體育賽事觀眾主要有三重需求:一是視聽享受的滿足,二是信息的實時接收,三是社交媒體的二次傳播和互動。大賽期間的大屏有獨特優勢,尤其是5G+4K/8K+AI等創新舉措的推動下,大屏還將煥發新的活力,創造更大價值。

2006年德國世界盃,是我國體育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高清數字信號播出世界盃比賽。而這幾年開始逐漸為大家熟知的AR技術,其實早在2010年世界盃時《豪門盛宴》欄目直播中就已經使用。到了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總臺已實現部分賽事4K直播。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夕,奧林匹克頻道應運而生,成為首個24小時上星的超高清體育頻道。北京冬奧會實現了全部賽事4K直播,部分賽事8K直播。技術迭代升級的腳步越來越快,體現了總臺開拓進取的決心;畫質的跨越式發展彰顯滿足受眾需求、服務體育事業的使命擔當。因此,大屏之“大”,首先表現在目光之遠,胸懷之大。

宋世雄老師在回憶1978年世界盃決賽時曾説,當時為了認清阿根廷隊的球員,尤其是核心球星肯佩斯,他跑遍了資料館,卻發現連找份外文足球報道都不容易。1982年世界盃,當時央視轉播了22場。但除了決賽,其他全都是錄像。即便如此,也開創了歷史:觀眾比賽日後的第二晚上守著“黑白盒子”看,宋老師前一天淩晨在香港連夜解説製作,得讓錄像帶趕上中午的航班讓人帶回北京。後來,世界盃的場邊有了總臺記者直播連線的身影,觀眾能聽見實時傳來的現場解説的聲音……上屆世界盃,超過130人的報道團隊,5路評論員,10路記者小組。規模空前之大,就是為了不漏細節之小;融入現場之深,就是為了展現精彩之真。總臺攜手世界盃44年,培養的是觀眾情懷,傳播的是足球精彩,也在實戰中錘煉出了一代代具備業界領先實力、能打大仗硬仗的隊伍。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托得起大屏幕。這是時間磨出來、別人帶不走的。於是,大屏之“大”,又體現在轉播歷史悠久,歷練考驗之大。

足球世界裏有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人浪”,看臺上觀眾依次站起,遠遠看去就像浪涌翻騰,排山倒海。這個詞在英文中是一個組合詞“Mexico Wave”:墨西哥、浪花。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被稱為第一屆“電視的世界盃”。就連比賽用球“Telstar”都是為了讓球在電視轉播畫面中更醒目,所以用了黑白色塊的拼接,起名“電視之星”。全世界觀眾也透過電視,第一次看到了墨西哥球迷熱情地慶祝助威方式:人浪。於是,英語多了一個詞,就叫墨西哥浪。世界盃的商業價值也真正萌芽于墨西哥世界盃。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彩色到高清超高清的幾十年,也是體育營銷飛速發展的幾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追上了世界的腳步,中國球迷也跟上了世界足球的腳步,總臺世界盃制播營銷、整合資源服務市場的“武器”也越發豐富。就拿俄羅斯世界盃來説,大屏幕上《豪門盛宴》《我愛世界盃》《紅場行動》等節目配合賽事直播,叫得響、有新意,觀眾自然也都“看得進、記得住”。無數的“名場面”依託總臺賽事和節目在社交媒體上發酵放大,給品牌方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起四年前的世界盃,大家至今還能脫口而出“拼多多、知乎廣告曲”“梅西天生要強”“法國奪冠就退款”等經典的營銷案例。事實證明,雖然發酵放大多是通過社交媒體,但成為爆款的前提,還得依託大賽和大屏。這塊大屏上,匯聚著數億雙眼睛。因此,大屏之“大”,還在於賽事萬眾矚目,品牌效益放大。

前文提到,球迷們“看球、聊球、分享”的需求幾乎需要同步滿足。總臺圍繞大屏,也在多個渠道聚合發力,更加善打“組合拳”。平台端口相融、節目産品相融,最終實現了傳播體系全覆蓋。今年的卡塔爾世界盃上,在大屏端,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就有CCTV5、CCTV5+、CCTV16等;總臺其他頻道,如CCTV1、CCTV2等頻道亦會進行直播、錄播——大屏的數量本身就在增加,這意味著觀眾觸及比賽,觸達品牌的渠道在增加。此外,還有央視頻、央視體育客戶端、央視網等多平臺海量節目。去年進行的歐洲盃上,央視頻實現了“自選機位”看比賽、全藍光畫質;賽後還有AI生成的集錦和解説。球迷的選擇空間更大,在頁面和屏幕停留的時間更久,收視體驗更好。在這樣的服務下,球迷、觀眾、品牌的需求幾乎可以“一鍵直達”。於是,大屏之“大”,更體現在圍繞大屏發力,覆蓋範圍擴大。

創新是總臺的主基調。在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的感召下,總臺的創新步伐越發堅實。而創新的成果不僅反映在觀眾們的眼中,也實實在在地讓我們評論員有了直接感受。前輩們曾經靠著剪報、錄像帶做功課,而我們這些年來越來越“武裝到牙齒”。在北京冬奧會上,除了官方的數據,總臺還創新使用了“錐筒攝像機”、“獵豹軌道攝影”、“子彈時間”等新技術。不僅讓觀眾可以得到更大的視聽滿足,也讓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把運動員的動作、姿態等關鍵要素看得清清楚楚。對我們的準確評論、全面解讀提供了翔實且及時的事實依據。在一線工作中,評論員最渴望的就是“畫面來得快、數據出得準、角度給得多”。感謝5G+4K/8K+AI,正好滿足了我們工作中的三大需求,成為聲音的底氣。也許,有時候觀眾更能直觀感受到大屏越來越好,或對評論員的“金句”耳目一新。那是因為在大屏背後那些看不到的地方,總台下足了大功夫。杭州胡慶余堂門口挂著一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媒體也是如此,大屏絕無小事。

我自己也是八零後,趕上了80一代的尾巴,出生於1988年。小時候在老彩電裏看世界盃,畫面雖然模糊,但夢想逐漸清晰。童年是在帶天線的“大頭”電視前玩耍的,青春是在純平液晶彩電前過的。高考那年看上了總臺轉播的高清數字信號世界盃,畢業時驚訝于演播室用AR技術“請”來了球星。後來從球迷到評論員,從大屏幕前到解説席上,親身經歷著總臺越來越快的創新腳步。2014年主持《我愛世界盃》,2018年第一次去現場解説世界盃。然而,和人類百餘年的現代足球史,總臺攜手世界盃44年的歷史比起來,我還是真正的新兵。

又想起宋世雄老師説,當年畫面不清楚,幸好肯佩斯一頭金色長髮,是唯一一個打眼就能看得出來的球員。一晃44年,如今通過總臺的超高清畫面,我們能捕捉各種細節;球迷能在特寫鏡頭裏看清球衣的絲絲紋路,看著球員奔跑飛鏟時草皮四散飛濺隔著屏幕撲面而來。

“大賽就得看總臺,大賽還得看大屏”,又到四年一度的約定。我們會送別老球員,也會應用新技術;會在大屏放大精彩,也會在小屏多管齊下。大屏幕,大平臺,我們共赴盛宴。到時候,讓我們在屏幕內外,一起對著世界盃,和世界乾杯。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