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急救中心徐粼醫生事跡

尋找最美醫生 央視網 2015年12月30日 11: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徐粼同志,係軍醫出身,曾是深圳原基建工程兵職工醫院即後來的華強醫院、紅十字醫院、市二醫院的心血管內科醫生。1994年,市急救中心籌建,他被抽調至籌建辦,成為一名隨時待命的院前急救醫生。他不僅是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元老級人物,更是推動我市院前急救事業發展的開拓者與見證者。

       他多年來為守護市民的生命安全默默堅守在急救崗位上,盡心盡責,用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用長輩般的耐心對待同事。尤其在“非典”、抗震救災等重大公共事件中,他身先士卒、不懼險阻的精神,更是體現了一個急救醫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無私,為挽救群眾生命不惜以身涉險的偉大。2012年,因常年晝夜不分的勤懇工作積勞成疾,徐粼同志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但他仍堅持帶病上崗,堅守在急救事業的第一線。

00

臨危不懼,火線入黨抗擊“非典”
       今年56歲的徐粼,軍醫出身,曾是深圳原基建工程兵職工醫院,即後來的華強醫院、紅十字醫院、市二醫院的心血管內科醫生。1994年,市急救中心籌建,他被抽調至籌建辦,從此邁入隨時可能與死神交手的院前急救行業,成為一名隨時待命的院前急救醫生。而他,從此也愛上了這份職業,享受這份職業帶來的酸甜苦辣。

       2003年春,“非典”肆虐。徐粼臨危受命,帶領科室員工擔當起確診“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的轉運重任。

       那是一段白色恐怖日子,人們都聞“非典”而色變,整天在救護車箱內近距離接觸“非典”病人的徐粼身邊,也不斷有同行因為“非典”或疑似“非典”而被隔離。“一個人,每天都站在一條明晰的生命線旁邊,站在這邊就是生,站到那邊就是死,那種感受常人是無法想象的。”徐粼説,“但我作為一個急救醫生,只要我的生命還在,就一定要努力給予別人生的希望。”

       他無畏“非典”的高傳染性,盡可能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每日加班加點,堅持不休息。身邊有醫生病倒了,他就頂替醫生參與確診“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的轉運工作;隨車的司機累倒了,他就充當救護車司機轉運確診“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

       每日奔走在生與死的邊緣,徐粼對自己的兒子卻一直嚴守“秘密”。當時,他16歲的兒子從學校老師的講解和報紙、廣播、電視鋪天蓋地的宣傳中,早已深深地知道了“非典”的可怕,一天吃完飯後,“逮”到成天忙得不可開交甚至會突然“消失”好多天的徐粼問道:“爸爸,你有沒有接“非典”病人?”看著兒子充滿擔憂的目光,徐粼矢口否認:“哪有的事兒?我們只是接正常病人,‘非典’病人都由傳染科醫生接。”兒子得到答案後非常滿意,歡天喜地地跑開了。 

       但徐粼的“秘密”很快就被兒子發現了。幾天后,當“消失”了的徐粼再次回到家,進屋還沒來得及落座,一位記者的採訪電話就打了過來。記者在電話裏一連串地問:“請問‘非典’疫情以來,您總共接送了多少個發燒病人?你是怎麼看待自己的這份工作的呢……”徐粼一一如實作答。挂上電話後,他才突然發現有些不對勁:不知道什麼時候,兒子已經坐在了他的旁邊。很顯然,兒子仔仔細細地聽完了他的全部談話內容。

       徐粼衝兒子笑笑,但還沒來得及解釋,兒子已經跳了起來,高聲嚷著:“爸爸,別幹了!咱們別幹了!你做什麼不好,偏要當醫生?!你在哪個科不好,偏要去院前科接“非典”病人?!他們又不缺你一個醫生……但我只有一個爸爸!回家吧,那病太可怕了,會死人的……”兒子哭了,這是他長大以後第一次在徐粼面前哭。幫兒子拭了一串淚,徐粼的眼睛也濕潤了……但是第二天,徐粼照常上班去了。上班的生活依然是穿著厚厚的隔離服,隨救護車轉運“非典”或疑似“非典”病人。唯一有變化是,從此兒子每天要打好幾個電話給他,有時候甚至在課間也打過來。電話裏,他説沒有什麼事,就是想聽聽爸爸的聲音,看爸爸是否平安……

       隨著“非典”疫情加重,抗擊“非典”工作也到了攻堅戰的關鍵時刻。為了帶領科室員工持之以恒地投入到這場“戰役”中,2003年5月2日,徐粼&&向黨組織遞交了一份要求火線入黨的申請書。這得到了中共深圳市委衛生工作委員會的高度重視,經中共深圳市委衛生工作委員會研究決定批准了徐粼等一批深圳醫療戰線上要求火線入黨同志的申請,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次年按期轉正,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産黨員。徐粼在抗擊“非典”火線入黨的申請書,成為深圳醫務人員誓死抗擊“非典”的一個記錄,從此被保存在深圳歷史博物館,載入史冊。

       “非典”疫情控制之後,徐粼因在抗擊“非典”中工作傑出, 2003年6月被中國共産黨廣東省委員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共産黨深圳市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授予“三等功”。

主動請纓,地震災區救急扶難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動了全中國人民的心。徐粼聞訊地震災區醫療資源嚴重潰乏之後,立即主動請纓,申請去災區支援災區人民。為了能夠成功受命,他在申請報告上特別“曬”出了自己平時從不愛拿出來説的事例:

       2002深圳發生山體滑坡事故,當時有幾十間房子被泥沙全部蓋住,很多人被活埋在了下面。在深圳市大量後續救護車沒有趕到之前,面對眾多處於危難之中的倖存者,徐粼作為首先趕到的少數醫護人員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果斷將有限的救助留給更危重的病人,最大限度地了減少傷亡人數數量。

       2008年03月13日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播出的《與時間賽跑的人》,採訪的就是徐粼和他帶領的院前急救隊伍,對他們在歷次重大災害事故中如何科學合理的救治病人和如何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了高度讚揚性的報道,給全國急救同行提供了一個典範。

       他拿出來説,只想證明,應對突發事件,他和他的隊伍,行!

       2008年5月30日,徐粼被省衛生廳任命為廣東省第六批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兼任廣東省第六批抗震救災前線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兼深圳分隊領隊,帶領醫療救援隊伍奔赴地震災區。

       震後的災區,瓦礫遍地,慘不忍睹。徐粼帶隊的醫療隊伍簡單紮營之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搶救當中。“在災區的那些天,我很少休息,一是因為受傷的災民源源不斷地被送過來,二是余震不斷根本沒法休息。” 不僅如此,由於交通阻斷,有一段時間糧食補給跟不上,他經常餓著肚子工作。實在餓極了,就去河裏抓魚烤來吃。那河裏因為不斷有屍體出現,河裏的魚開始都沒人敢吃,但徐粼為了保持體力,&&吃。短短19天,由於工作強度太大,吃不好睡不好,徐粼整個人瘦了一圈,頭髮掉了一半。

       作為一名一線工作的急救醫生,徐粼時刻銘記特魯多醫生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的格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在災區每天見證生離死別,徐粼的心沒有因此而變得堅硬,反而變得更加柔軟,我們從他在災區寫的日記就可見一斑:

2008年6月1日
       因轉運傷員需要,我來到了北川,看到了“5.12”地震給這裡留下的沉重烙印。在北川中學,遇一對在學生宿舍收拾孩子遺物的夫妻。地震之後,他們的兒子就再也沒有了消息,他們尋遍了整個綿陽也沒能找到兒子的一點線索,只聽同學説地震時他們的兒子被一塊預製板擊中……他們倆在瓦礫堆中翻找有他們兒子名字的書本和衣服,然後一點一點地整理好,看著他們悲愴而孤獨的背影,我不禁背過臉去拭淚……我們用救護車把他們送到了離他們安置點最近的地方。臨別時,在他們的再三推辭下,我還是硬塞給他們200元錢和我們自己所帶的罐頭,權當是給他們一點點慰藉吧。

2008年6月2日
       一個北川農民,中年男子,他16歲的兒子被泥石流埋在校舍底下。校舍被巨大的石頭壓著,無法施救,從“5.12”到我遇見他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這個失去唯一兒子,的中年男子,每天都要到兒子遇難的校舍來看看。後來北川鎮被封鎖了,任何人不得進入,他每天還是要翻山越嶺好幾十公里,爬過一個又一個的山頭,繞過封鎖線進入北川去看望還埋在巨石下的兒子遺體。中年失子之痛可想而知了!我偷偷地給他送上我自己帶的罐頭和礦泉水,好讓他在上山的路上補充能量和水分,讓他多看一眼埋藏在廢墟中的兒子。

2008年6月3日
       我們的救護車行駛在通往北川縣城的公路上,看見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頭部受傷,纏著繃帶,臉上的血跡已經幹結成塊了。看得出,他的臉從地震那一刻開始再也沒有洗過。他在安縣通往北川的公路上來回尋找失蹤半個多月的小孫子。兒子沒了,女兒沒了,兒媳沒了,女婿沒了,村幹部告訴他:他最小的孫子是失蹤(可能是善意的謊言)。這是他唯一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勇氣。已經失蹤半個多月的小孫子按常理已沒有多大希望了,但我們不能這樣説,我們不想看見一個老人再倒下。我不敢想象,一旦證實他小孫子的不幸消息,他將會怎樣……我寫不下去了,淚水已經遮住了我的視線,我還能做什麼?我們只能將老大爺送回安置區,給他重新清洗傷口,換藥、抱扎。我送給他罐頭他不要,他説要孫子。聽他這一説,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涌了出來。我們為災區人民做得實在是太少太少了!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的,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對得起災區的人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災區的日子裏,徐粼確實如他日記中所寫,每天都在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都在以真實的行動努力履行著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職責。在災區19天,他帶隊的深圳分隊8台救護車共出車574次,總行程32610公里,下到綿陽安縣鄉村災區的疫情點進行消殺282次,攜帶消殺工作人員665人,在安縣轉運傷員136人;在唐家山堰塞湖潰壩泄洪區(遊仙區),他帶隊的廣東省抗震救災醫療隊10台救護車共轉運128名老弱病殘者到地勢較高的安置區,轉運災區傷員264人。

       2008年12月,因抗震救災有功,綿陽市遊仙區人民政府給徐粼寄來的感謝信和錦旗。深圳市政府決定對抗震救災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徐粼把榮譽讓給了自己的隊員。

無怨無悔,日夜堅守大運陣地
       2011年8月,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行,徐粼擔任開幕式醫療應急場館經理,帶領醫生、護士、司機共8人從7月6日開始常駐深圳灣體育中心急救站,為開幕式演職人員的排練做醫療保障工作。

       大運會開幕式場館每天有9000名演員、1000多名24個業務口的工作人員、500名多志願者需要這個團隊提供日常的醫療保障服務。為了“不掉鏈子”,徐粼和他的隊員們每天早出晚歸,每天一直工作到演員和24個業務口的開幕式核心團隊及其工作人員離開開幕式場館才撤離,經常工作到次日淩晨四五點鐘。

       8個人,平均每天80~150人次的接診量,再加上演習、開會、補藥等,每天徐粼最多休息兩三個小時,“如果哪天能夠休息5個小時,那是相當‘奢侈’了!”

       在同事眼裏,徐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人”。有一天早上,徐粼在急救中心食堂吃早餐,120調度科張琴副科長見到他,很是驚訝:“昨晚看見你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值班,今早就來科室上班,你睡覺沒?”徐粼當然沒有睡,他哪有時間睡!但同事一句關心的話,讓徐粼很感動:我和隊員們的付出,大家都是知道的!

       8月12日,大運會如期舉行,徐粼和他帶領的大運醫療應急隊在8月13日淩晨圓滿完成醫療應急保障工作後,馬上撤離到了深圳灣體育中心A1—115房開幕式急救站,立即投入到在世界之窗舉行的閉幕式預演和保障工作,及男子、女子競走和男子、女子馬拉松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

       8月17日晚徐粼作為競走和馬拉松場館經理率領一行8人的隊伍入住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與該院許建平所帶領的競走和馬拉松團隊同吃、同住、同工作。

       8月18日至21日,男子、女子競走和男子、女子馬拉松的醫療保障工作時間是淩晨兩點到下午三點,要次日下午三點才能夠休息。前期已經習慣淩晨四五點鐘睡覺的徐粼,硬是克服了時差帶來的工作困難,又一次圓滿完成了任務,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表揚。

       在大運場館工作47天,沒有空調,上個廁所要走很遠,一天三餐吃盒飯,徐粼累瘦了,曬黑了,但更精神了。電視和報紙幾乎每天都在報道為大運會默默貢獻的人,經歷大運會,他和他的團隊作為幕後“英雄”,雖然沒有獲得榮譽,但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這,在徐粼看來,就是大運會精神不一樣的精彩!

傾情付出,只因那份深深的熱愛
       從醫三十餘年,徐粼懷著對生命的無比敬畏,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工作熱情。“幾分鐘,對於普通人來説,不過是打一個盹或發一次呆,但對於一個生命很是重要。心博驟停1分鐘內正確實施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大於90% ;心博驟停4分鐘內成功率可達60%;超過8分鐘則出現腦死亡,搶救成功率僅20%,超過10分鐘,搶救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錯過了那短短的幾分鐘,就可能錯過一條生命。”在院前一線工作多年,徐粼和他的團隊參與過無數颱風、塌方、山體滑坡、地震、爆炸、火災、交通事故等重大災害事故搶救工作,在現場處置“非典”、“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創下了卓越功勳,獲得了上級部門的普遍認可。2011年,徐粼負責的院前急救科,順利通過市委和市衛計委評選,成功創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示範崗。

       緊張的工作,充實了徐粼的每一個晝夜。但不幸的是,就在這時,病魔悄悄盯上了徐粼。2012年初單位體檢,他的肝臟檢出幾個佔位性病變。對於這個檢查結果,天性樂觀的徐粼保持理性。先後兩次住院治療,醫生都開出病假條建議他全休一個月,但習慣每天上班的他不習慣不上班的生活。每次出院的第二天,體重下降六七公斤的他又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仍然像往常一樣加班加點。面對領導和同事關切的眼光,他説:“就那麼一點點小東西,一無症狀,二不影響我生活,能有什麼事?”

       2013年3月份,市急救中心接到上級指示:徹底整治假冒救護車。有著豐富管理經驗和開拓精神的徐粼,再次成為拓荒牛,擔任新增科室——醫療轉運隊的科長。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他迅速招兵買馬組建我市首支專業醫療護送隊,組織專家撰寫醫療護送相關管理規範,借助“12320”衛生熱線平臺開展醫療護送服務,並開始張羅籌建深圳市醫療護送行業協會,為將我市醫療護送行業推向規範化、專業化軌道不遺餘力。

       醫者,仁心。幾十年來待病人如親人、視工作為生命的徐粼,始終相信美國思想家愛默生的一句話:“只要生命還可珍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 他很珍惜醫生這個職業,很熱愛醫生這個職業,願意為這個職業付出畢生精力。2014年,中心以他的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微電影《奔跑在生命線上》。該影片經廣泛傳播之後,在2015年廣東省衛生計生委舉辦的“廣東醫生”評選中一舉獲得“優秀影片獎”和“最佳人氣獎”,在第二屆國家衛生計生系統影視作品徵集活動獲得“優秀作品”稱號。他的故事,感動了各行各業許許多多的人。他是我們身邊最美急救醫生,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