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孝心少年展播

孝老愛親好少年——張禧龍

發佈時間: 2014年07月23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精彩推薦
形象大使
  • 李瑞英
  • 白岩松

原標題:

    張禧龍今年14歲,是北京市育鴻學校初中二年級學生,家住海淀區吳家村路十號院13號樓1203室。

    張禧龍生活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家中有87歲的爺爺、姑姑、爸爸和他本人。在他不到2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了婚,他隨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是一個視力低下的重殘無業人員,享受政府低保待遇。爺爺退休前是老工人,工資不高。姑姑一直未婚,也無固定收入,家庭生活非常困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張禧龍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樂觀向上、發奮進取的生活態度。在社區,居委會每次組織的活動張禧龍都積極參加,學雷鋒活動日、新年為孤寡老人送福字、寒暑假活動等等,都有張禧龍的身影;在學校,他也是一個誠實守信、樂於助人、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的好學生。他熱愛集體、關心同學,是大家公認的熱心人,他經常和同學們一道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公益勞動,用自己的點滴行動,為文明創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帶動下,班裏熱愛集體的學生越來越多,樹立了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風氣。

    2013年秋的一天,生活中的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爸爸在衛生間突然倒在地下,幸好家人及時將爸爸送到醫院。經查,父親被確診為腦梗塞,偏癱、語言不清、大小便不能自理。在父親重病住院其間,巨大的醫療費用和家庭開銷要由87歲的爺爺主要承擔。姑姑跑前跑後、忙裏忙外,憔悴疲憊的面容使姑姑顯得蒼老了許多。

    腦梗的治療目前尚無手到病除的良方,它需要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如何能延緩腦梗塞病情的漫延,爺爺和姑姑急的吃不下飯,睡不安穩覺。面對重壓,87歲的爺爺急的病倒了, 他若大的年紀還要承受這些,所有的一切讓14歲的張禧龍心急如焚,突如其來的二次打擊,較之以前的他,張禧龍變得沉默了。

    幸運的是由於爸爸的病搶救及時,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爸爸的肢體活動有了一定恢復,但同時還有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困擾著這個家庭,那就是經濟上的重負使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節省一些醫療費,他們選擇了出院回家由家人幫助父親做康復訓練。醫院治療期間,禧龍總是認真觀察,細心領會,還不時的問康復訓練師問題,努力將康復訓練的技能掌握的更全面更科學。

    父親回家後,給他做肢體康復的道路是漫長的、也是艱難的,張禧龍放了學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照顧生病的爺爺和需要康復的爸爸。每天張禧龍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爸爸的四肢做拉伸運動,這樣一上一下反復地做把張禧龍累得滿身冒汗。下午放學後回到家在姑姑的幫助下,幫著爸爸翻身,晚上他怕自己貪睡,臨睡前還要叮囑爸爸要起夜趕緊叫醒他。由於長期臥床,爸爸的大小便成為難題,靠他自己怎麼也解不下來,做為兒子,張禧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幫助捧排便、用溫熱水給爸爸洗臉洗腳、給爸爸做按摩、扶著爸爸艱難地練習行走,給爸爸喂水、喂飯。

    “天道酬勤”,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轉,在張禧龍的攙扶下,爸爸能一步一挪地進行康復訓練了,從開始的5、6分鐘,到後來的10幾分鐘,爸爸的病情有了喜人的好轉,這讓張禧龍很幸福、很充實,也讓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懂事了、有用了。

    “家貧出孝子、子孝父心安”,勇敢、樂觀、自立、自強,勇挑生活重擔,沒有抱怨、沒有厭煩、沒有放棄,面對這個貧困的家庭,他學會更多的是擔當。

    張禧龍同學熱愛祖國、自立自強、孝老愛親、奮發向上、勇於擔當,是千千萬萬個孝心少年的典範,是廣大未成年人學習的榜樣。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