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陳柏濤
相關信息
姓名 陳柏濤
性別
所屬地區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學
簡介

陳柏濤,男 ,2006年5月出生,就讀于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學五年級(5)班。性格活潑、勤奮好學的他,曾獲得海南省優秀少先隊員、第十屆海南省“科普小先生”核電演講二等獎、市“三好”學生、市小學生書法作品硬筆組一等獎、市青少年核電科普知識演講比賽小學組一等獎、市“一創五建”知識競賽少年組一等獎、連續五年榮獲得“陽光好學少年”、“陽光愛心少年”、“陽光書香少年”等稱號。

孝心故事

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陳柏濤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在學校的教育培養下、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廣受誇讚的好少年。身為一個軍人的孩子,參軍的父親長年在外,自小他就跟隨母親生活,他深知母親的辛苦,每當放學回到家中,他積極主動承擔起家務,並把每週的週一、週四定為“媽媽的幸福日”,堅持幫媽媽掃地、捶背、洗碗、倒垃圾等。一天下午放學,他和媽媽一起回家,剛進門,就看見媽媽往臥室裏走便順勢躺在床上,咦?媽媽怎麼了?他感覺不妙,奔進臥室,只見媽媽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他便問起媽媽:“媽媽,你怎麼了?不舒服嗎?是不是生病了?”,媽媽有氣無力地答:“沒什麼,就感覺頭昏眼花,腦袋重的像“稱坨”,可能感冒了吧”。此時的陳柏濤聽到後,表情沉重了起來,便對媽媽説:“媽媽,爸爸不在家,我來照顧你吧。”媽媽微笑著説:“沒事,先做作業吧”,“媽,怎麼會沒事呀,吃藥沒有?我去拿”,“待會吃。”他學著平時媽媽照顧他的樣子,用手摸媽媽的額頭,啊!好燙呀!這時的他腦海一片空白,該怎麼辦呢? 突然,想到以前他發燒的情景,於是,跑到洗手間,用水把毛巾浸濕,擰幹敷在媽媽的額頭上,然後跑到客廳倒了一杯水端進臥室放在床頭櫃邊,忙完一切,他坐在床邊問媽媽病情,媽媽笑著説:“好多了,去學習吧,”但是,此刻他心裏涌起一股力量和責任,必須堅守在媽媽的身邊。就這樣陳柏濤一直在旁邊照顧著母親,一次一次地給媽媽換毛巾.漸漸的媽媽的燒退了,他這才想起作業還沒寫,便趕緊去寫作業……。
孝心無價,貴在堅持,充當家庭的“頂梁柱”。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美德,孝是我們一天天長大,隨之一天比一天懂事,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在進步。自小陳柏濤就在父母無怨無悔照顧奶奶的影響下,懂得如何尊敬長輩、孝順長輩。爺爺在他四歲時已離逝,現只剩下年逾95歲的奶奶。由於父親是一名軍人,長年在外,每年只有少數幾天回趟家,母親是名教師也要上班,而他週一至週五也要去上學,所以只有週末、節假日及寒暑假有時間回老家看望奶奶,每逢休息日,他都高興地跟媽媽説:“媽媽,週末了,回去看奶奶。”一回到老家,進到院子看見奶奶坐在外面的長凳上,便大聲叫:“奶奶、奶奶”,奶奶必竟年老失聰,行動不便,此時看見孫子回來了,便抓住扶棍蹣跚的站了起來,陳柏濤快步跑到奶奶跟前抱住奶奶,奶奶撫摸著他的頭,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的奶奶十分疼愛她的孫子,有什麼吃的便給他,而陳柏濤也十分愛他的奶奶,有什麼好吃的也第一個給奶奶。無情的歲月偷去了奶奶青春年華,讓那些白髮蒼蒼的頭髮在頭上顯露出來,每當看見奶奶,他心中有著説不出來的苦悶和憂愁。所以無論是週末,還是寒暑假,每天天一亮,他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房間,幫奶奶清洗便盆;然後跑到廚房為奶奶準備好洗漱用具,倒好洗臉水;隨後再跑回房間去攙扶奶奶。起初,在幫奶奶清洗便盆的時候,他總是用一隻手捏著鼻子,一手拿著水管在沖洗便盆,後經媽媽講:“你小的時候拉大便是誰倒的,還不是我們,我們都不嫌臭,你就嫌臭了。你現在大了,爸爸不在家,你也是小大人了。”,“是啊,我也是小大人了,我現在家裏的“頂梁柱”了,作為軍人的孩子,要有那種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臭的精神。”自從媽媽講後,陳柏濤便不再用手捏鼻子了,凡是涉及奶奶的事,他都要參加,為奶奶端茶送水、奶奶生病時主動拿藥、喂藥,奶奶洗完澡時主動為奶奶洗衣服……等等事務。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了,他把奶奶小心翼翼的扶到飯廳,一邊夾菜給奶奶,一邊和奶奶談笑講起方言來,逗著奶奶合上嘴,因為奶奶沒有了牙齒,奶奶吃的好慢好慢,終於奶奶吃完了碗裏的飯,他起身倒了杯溫水給奶奶喝。等到爸爸回來時,他自豪地對爸爸説:“爸爸,我現在是半個小大人啦,也是家裏的頂梁柱了,我現在能為奶奶清洗便盆,不再捏鼻子了,能為奶奶洗衣服了……”,爸爸聽完後,便朝他樹起大拇指,説:“好啊!這才是軍人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懂得孝道,你是奶奶最貼心的好孫子。”正因為有著良好的家風,2016年陳柏濤家庭被海南省評為文明家庭。
“孝”的真正含義—— 其實是發自內心的關愛!陳柏濤除了對家庭長輩、父母盡孝道外,他心性善良,還樂於助人。一次,他和媽媽在商場購物,看見路邊行乞的殘疾人,他眼中透露出一絲的憐憫,對媽媽説:“媽媽,有一塊錢嗎?給我一塊錢。”媽媽問:“幹什麼用?”,“沒有,我就想給那位殘疾人,讓他早點去看病。”他用手指著路邊的那位行乞的殘疾人,媽媽這時才反映過來,便給了他一塊錢,他拿著那一塊錢走到那位行乞的殘疾人面前,把一塊錢放到他的碗裏,便默默地離開了。在學校發動的幾次捐助活動中,他都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平日裏,課堂上把文具借給同學、陪身體不適的同學上校醫室等,他樂於與大家分享,酷愛閱讀的他,總喜歡快樂地跟同門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並慷慨地把喜愛的課外書借給大家……他像一束陽光,班級因為有他明亮不少。記得有一次他和媽媽乘坐公交車,一上車,他便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不一會兒,車進站了,這時上來一位老爺爺,那位老爺爺環顧四週希望能找到一個空位子,但此時公交車上已無座位,他便用手抓住旁邊的鐵柱。此時的陳柏濤見狀後,心中立刻浮現出媽媽教的───尊老愛幼是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知是什麼力量使他起身走到那位老爺爺身邊對他説:“老爺爺,你坐這個位子吧。”老爺爺看了看他,笑著對他説:“小朋友,謝謝你啦!我們一起坐吧。”他説:“不用了,你坐,我站著,我還年輕。”直到車進站了,他和媽媽下車時,他還對那位老爺爺講:“老爺爺再見!”,下車後,媽媽説:“兒子,我為你感到驕傲!”他便笑著對媽媽説:“媽媽,我做的對嗎?”,“對,就應該這樣,這是一種美德。”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表揚,但卻給了他莫大的快樂!因為樂於助人也可以獲得快樂!
這雖然是件平常事,但讓他懂得了道德修養比成績更重要。陳柏濤還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他從小就懂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他勤勤懇懇地為集體、為同學服務,成為老師的好幫手,身為中隊副隊長、校文明小衛士,他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堅持不懈地檢查、督促同學們遵守紀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每天一到校,督促同學佩戴紅領巾、校卡;組織班級每天的晨讀與下午的課前練字;協助老師組織班級紀律;檢查衛生、安全、路隊等情況。對老師交給的任務,他總能做得井井有條。尤其是去年學校實行班級間精細化管理以來,他不但按照學校部署精細檢查、管理班級、及時向老師反饋檢查情況,還經常給老師出謀劃策給建議,使得他們班的班風得到了進一步養成。他經常主動關心班上學習較差的同學,在班級開展的“手拉手”活動中主動幫扶班上最落後的同學。經常在課後教幫扶對象讀書、聽寫、完成作業。在他的熱心幫助下,之前學習落後的那位的同學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
勤學加上善思,使他不斷發展,作品多次刊登在學校的校報及市教育刊物《儋州教研》上。連續五年榮獲得“陽光好學少年”、“陽光愛心少年”、“陽光書香少年”等光榮稱號。同時,他勇於挑戰自己,多次參與各種學科競賽、參與學校各項少先隊活動,並獲得優秀成績,曾榮獲市三好學生、市、校級書法比賽一等獎、校園樂器比賽一等獎,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小主持”、“優秀播音員”等。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就是報答,孝就是關心,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滿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體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孝敬父母,應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心。陳柏濤正是抱著這種感恩的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踐行他心中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