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兵
李兵
李兵,男,漢族,安徽肥東人,中共黨員,2005年入伍,現任寧國市消防中隊特勤班班長。榮立二等功2次,先後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現役部隊優秀士官”、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優秀共産黨員”、被宣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勇士”榮譽稱號、2009年度“感動宣城十佳人物”,光榮當選寧國市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
2009年8月10日,颱風“莫拉克”席捲寧國,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突襲山城,下午17時30分,寧墩鎮黃崗村墻裏大橋倒塌,兩名群眾被困在橋墩上,情況危急。特勤班班長李兵積極請戰,與戰友冒着狂風暴雨於21時44分成功將兩名被困群眾轉移。在完成救援任務返回途中,又接到救援電話:“港口鎮丁村因山洪爆發,有5名群眾被洪水圍困在水陽江上游的孤島上,隨時有被大水沖走的危險……”。
作為一名消防員,火場,卻並不是他唯一的戰場,哪有險情,哪就有他的身影。“隊長讓我上吧!”面對險情,李兵總是奮不顧身,衝鋒在前。
2011年8月13日,宣城寧國四名高中生坐船漂流,在經過一道防水壩的時候,被強勁的漩渦困住,進退不得,情況十分危急。寧國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後,立即組織官兵展開營救。李兵等6名官兵組成救援隊乘坐衝鋒舟前往救援,由於水流太急,他們一邊穩住船身,一邊展開救援,就在四名高中生還沒有完全拉過來時,險情突然發生,由於猛烈水流撞擊,衝鋒舟發生側翻,李兵和另外一名消防員落入水中。關鍵時刻,李兵等人用盡全力將四名學生推出漩渦,而李兵卻體力透支,被困水中,幸好,第二艏衝鋒舟趕到,才在死神邊緣將他們拉回。
2011年6月14日16時30分許,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寧國寧墩鎮南陽村和睦衝村民組一山體發生滑坡崩塌,兩戶居民住宅的三層樓房被泥石流衝垮倒塌並埋壓兩人。危急關頭,李兵所在的寧國市消防大隊官兵迅速出動,全力投入到生死營救第一線。事故發生時,通往事故現場的道路已被湍急的山洪水淹沒,交通中斷,參戰官兵只能攜帶生命探測儀、切割機等救援器材,冒雨趟水徒步40分鐘才到達事故現場。
救援現場,兩戶居民住宅樓已被厚重的山石泥土衝垮坍塌,全體官兵採用切割、撬砸、掏挖的方法,搶救被埋壓老人。晚上23時15分左右,現場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找到了,找到一名傷者”。 20分鐘後,第一名被埋壓人員楊從喜,但經急救醫生檢查已無生命跡象。
第二名被埋老人一直沒有找到,希望再次在官兵點心中點燃,“加緊時間,一定救出第二名被困人員”,消防官兵們默默地鼓勁。李兵他們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挺着即將疲憊的身軀,不拋棄不放棄,用雙手、鐵鍬、機動切割機、液壓破拆工具等,繼續清理磚石、雜物。
4個小時後,救援人員在靠一層的墻邊找到了埋壓老人。當時該老人聽到撬砸聲後突然從昏厥中醒來過來,神智清醒的喊着“我的腿疼的受不了了,快來救我啊”。消防官兵疲憊的身體突然變得異常興奮。“我身形小,我鑽進去救人”,李兵冒着房屋再次塌方的危險又一次站了出來,在做好安全的前提下,李兵鑽進洞口僅有直徑40cm的洞內,採取手扒等方式清理洞內的泥土和混凝土,來擴大救援空間,半個小時後,等李兵鑽出洞口時,是名副其實的“土行孫”,而且雙手已經血肉模糊,“只要能儘快救出被困人員,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兵出來後焦急的説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凌晨4時左右,第二名被困老人終於被成功救出。 “搶險救援、滅火救人,一分一秒都耽擱不得!”一次次的捨己救人,一回回的身曆險境,在群眾感謝上級表彰的時候,李兵總是笑笑的説,這是我應該做的。
當兵8年多,李兵始終把刻苦訓練作為警營生活的重中之重,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平時流汗多,戰時才能少流血。到1米7的個頭,身體瘦小而單薄,李兵剛入伍時連單雙杠都做不了幾個,扛起60幾斤重的兩節竹制拉梯步子踉蹌。為了趕上大家,他給自己加大了訓練強度。大家都練,他搶着練;別人休息,他繼續練,起早摸黑偷着練。業務技能訓練上,他更加刻苦。訓練場上的李兵身上總是濕漉漉的,無論單衣還是棉衣,上面總有一圈一圈白色的汗鹼。高強度的訓練使他的小腿磕破了又好,好了又破,長時間下來,他的小腿面磕的坑坑洼洼像個“搓衣板”,新傷疊老傷,至今很多留下的疤痕都變成黑色。李兵時刻提醒自己,當兵就要吃苦,就要訓練,就要滅火戰鬥。入伍8年來,參加滅火救援戰鬥500余次,救助群眾30餘人,在他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李兵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在生和死的考驗下,踐行着一名消防兵的使命與責任!
李兵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