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紮根農村,矢志鄉醫終無悔
成昌現
成昌現,男,46歲,中專學歷,鄉鎮執業助理醫師,中華臨床醫學會會員,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金山鎮後遠莊村衞生室鄉村醫生。他從醫三十年如一日,立足農村,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在最基層的醫療衞生工作崗位上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守護了當地農民的健康。30年來,他憑着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近年來連續被縣級衞生主管部門評為“優秀鄉村醫生”。
成昌現
一、義無反顧,紮根農村衞生事業。
後遠莊村是一個蘇北最邊遠的小鄉村。1980年初中畢業的他看到當時村裏的醫療條件極差、群眾患病不能得到及時治療的狀況,毅然做出立志為村民服務、努力成為一名鄉村醫生的決定。萬事開頭難!剛進入衞生室的他向老醫生虛心請教、虛心學習,為了儘快掌握醫藥知識和技能,他一邊工作一邊在鄉衞生院學習並參加臨床實踐,他購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利用晚上時間挑燈夜讀,拼命地汲取醫學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1985年他順利通過縣衞生主管部門考核,取得了“赤腳醫生證書”,1986年取得鄉村保健醫生證書。1993年,在自己的爭取和衞生院領導的推薦下,進入了贛榆縣職業中專衞生學校。情係鄉村,紮根基層,中專畢業後,雖然有多次離開衞生室到縣城診所工作的機會。但是,他離不開自己所熱愛的這份鄉村醫生工作,更忘不了這裡的鄉親們。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們在縣城裏開診所,如今都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小車,有些同學説他“傻”,他總是笑笑説:“這裡的鄉親養育了我,我離不開養育了我的父老鄉親”。紮根農村,矢志鄉醫終不悔。他和許許多多紮根農村的赤腳醫生一樣,雖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斷自我挑戰,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不斷克服困難,逐漸擔當起了“鄉村醫生”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重任。
二、情係農民,愛崗敬業任勞任怨。
從醫30年來,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下雨,不論天寒地凍,村民們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無私地奉獻着。哪家有人病了,一個電話過來他立即上門診療,或者載着患者回衞生室救治,有時碰到疑難雜症他會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轉到上級醫院。他跑遍村莊每一條小巷,深知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裏一清二楚。為了鄉村醫療事業的發展,為了群眾的身體健康,不思勞苦地奔波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幾乎沒睡一個安穩覺,幾乎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假日。
2010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村裏的一位村民在加工花生果時不慎將右手捲入機器的齒輪中,雖然及時斷電,但右手已經受傷且無法從齒輪中抽出來,血流不止,情況危急。成昌現接到求助電話後,火速趕到現場,幫助傷者將血肉模糊的右手從齒輪中抽出來,此時傷者失血較多臉色蒼白,在進行清洗、包紮、止血後,他又立即打電話找車,親自把患者護送到縣人民醫院急救。當看到傷者轉危為安時已是深夜11點多了,他才悄悄地離開了醫院。
2011年冬天的一個傍晚,鄰村的一個小男孩在家中不慎被開水燙傷,驚恐萬分的家長匆匆忙忙帶着孩子前來就診,經診察,燙傷面積達60%以上,深二度燙傷面積達20%以上,需立即轉診。可是家長來的匆忙沒有帶錢,怎麼辦?成昌現醫生一邊聯絡出租車,一邊回家拿出自家的2000元錢,親自把患兒護送到縣人民醫院治療,等到把孩子一切都安頓好了,夜已經深了。
對待病情危重的病人,同樣盡心盡力進行臨終的關懷。30年來,有數位晚期肝癌病人,因疼痛需要鎮痛治療,從開始一天一次肌肉注射,到後來一天數次治療,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冬酷暑,他都必須在深夜起床到病人家中。
不僅同村的村民受到他的照應,對素不相識的外鄉人也不例外。有一次,一個外地做買賣的生意人,在村外遭到搶劫,身無分文,還被打得遍體鱗傷。當傷者被抬進衞生室時,成昌現醫生馬上對其進行清洗、包紮、止血治療,然後立即打電話聯絡出租車把傷者轉送到鄉衞生院。並且一直倍護着傷者,直到聯絡上了他的的家人,他才放心的離開了醫院。
對待病人他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守護了當地農民的健康。09年的秋天當地流感流行病人增多,他白天堅守在門診,早、晚還得出診去看望那些年老體弱的病人,顧不上吃飯和休息。終因操勞過度引起了右腎下垂、腎與輸尿管結石,劇烈的腹痛與嘔吐他從鄉鎮醫院又被轉診到了縣醫院。住院期間他仍放心不下他所治療的病人,當他腹痛稍有減輕,便立即要求出院。剛剛出院回到家中,病人家屬成趙之和鄉親們都前來看望他,勸他好好休息保重身體。放不下病人的他,第二天便回到了自己的診所,一邊輸着液體,一邊為病人進行診斷治療。
三,團結友愛,同心奮進服務社區。
風雨同舟,他和他的同事們團結友愛,共同上進,三十餘年一直堅守在一起,他們的集體觀念、團體精神,讓鄉親們和周圍的鄉村醫生都感到羨慕。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為鄉親們提供舒適的服務環境。從破舊矮小的草房子,他和他的同事們經過數年多方奔走自籌與爭取資金,終於建成了寬敞明亮、六室分開的衞生室。室內還添置了實用的醫療設備和空調,免費提供給患者茶水、一次性紙杯、衞生紙、衞生報刊及暖水袋,讓病人有一種在家的感覺。心繫鄉親,無私奉獻,他們始終堅持“行善事、濟貧困”的行醫原則。向來都是有錢的治病,沒錢的也不耽誤治療,發黃的記賬本上仍有數萬元的欠款記錄。他們對患者充滿同情,對工作充滿熱情,視解除病人痛苦為己任,把病人滿意作為衡量服務的重要標準,堅持人性化醫療服務,以仁愛之心善待每一位患者,用愛心、細心和責任心,贏得了患者的信賴。
四、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活到老,學到老。他利用一切空閒時間閱讀了大量業務雜誌及書刊,學習有關醫療衞生知識,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經常參加衞生局及衞生行業舉辦的學習活動,學習了大量新的醫療知識和醫療技術,從而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很好地擴大了知識面。他始終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在醫學教育網絡上蒐集整理鄉村衞生所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技術並積極運用到醫療實踐中去,能熟練診斷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他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接待並認真負責地診治每一位病人,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誤診誤治,從未發生一起差錯事故,也從未同病人發生一起糾紛。由於他技術硬、口碑好,周邊村莊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他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醫術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除了診治農村多發病、常見病,他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戶,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每一位村民建立科學完整的健康檔案,取得了良好成效並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他所在的衞生室被市衞生局評為四星級衞生室,2004至2006年他連續三年被中國醫師學會確定為中國名醫論壇特邀嘉賓,2010年被《中國社區醫師》雜誌社理事會吸納為會員,先後在《中國醫師》、《中國綜合醫學雜誌》、《中華臨床醫學》等雜誌上發表醫學論文十余篇。
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夜以繼日,不思勞苦。雖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以一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實踐着自己的信念與人生價值,踐行着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譜寫了保群眾健康的美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