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薛懷清的從醫之路是從1975年開始的。當年,來自北京的醫療專家隊在志丹縣舉辦村醫巡迴培訓班,剛剛初中畢業的薛懷清便成了這個培訓班的學員。1976年他被村裏推薦上了當時全縣唯一的醫學學校——永寧衛校,經過兩年的理論學習,他於1978年10月真正背起了“紅十字”箱,奔走在家鄉的田間地頭,為當地群眾診病施治,在鄉村醫生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0多年。
從醫多年來,薛懷清始終牢記一個村醫的使命,堅持防重於治,隨時不忘向群眾宣傳衞生和防病知識,精心打造醫防網底工程。1982年,當時還在旦八鎮張臺村任村醫的薛懷清按照鎮衞生院的安排,第一次擔負起全村兒童計劃免疫工作任務。從他的防保資料看,他是全縣唯一一個將計劃免疫對象按年齡段進行建卡建檔的村醫,掌握了村裏每一個兒童的基本情況和各種疫苗注射時間。當時,縣、鄉兩級沒有藏儲疫苗的設備,他便採取領取疫苗後立即沿途對免疫對象注射疫苗的方法,保證了疫苗的時效。部分村民對打“預防針”不理解,不願意掏錢治“看不見的病”,他總是耐心地為他們講解防病知識,並對一些不配合的家庭,實行免費接種,對兒童外出或有禁忌症的,他全部登記在冊,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追蹤免疫。因為他的計劃免疫工作的深入紮實,到1996年,全村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15歲以下少年兒童無一例患發通過免疫接種可以預防的傳染性疾病。至此,張臺村的農民切實感受到了打“預防針”的好處,全村7種計劃免疫疫苗接種率長年保持在98%以上。1991年夏天,一場大的洪澇淹沒了大部分農田,那時村裏還沒有自來水,村民們飲用的是淺井水和河水,便坑、垃圾大部分都泡在水裏,河水被嚴重污染。為了防止腸道傳染病發生,他連續10多天凌晨4點起身,為全村300多戶村民進行飲用水消毒。整個夏天,全村沒有發生一例腸道傳染病。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他先後對村裏50多名返鄉人員進行跟蹤隨訪,測體溫,報疫情,是全縣為數不多的參與此項工作的村醫之一。
對於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尤其是因病致貧的困難戶,薛懷清總是精打細算,為他們節省醫藥費用,用當地農民的話説,薛醫生看病,態度好,花錢少,不但不用貴藥而且還好得快!對於一些行走困難的病人和孤寡病人,薛懷清總是主動上門診治。早年喪妻、膝下無兒無女的董懷志老人身患嚴重膝關節炎並導致關節變形,薛懷清隔三差五登門為其看病,還端茶倒水,有時守候到深夜。因老人長期用藥,經濟來源困難,而且行動不便,薛懷清除了給他免收所有診療費外,有時甚至免收藥費,自己忙時還讓孩子們上門探視病情,送藥送水。
薛懷清在衞生室,從來不與人閒談,不幹與治病無關的事,而是一有空就專心鑽研醫書,一本他愛不釋手的《鄉村醫生實用手冊》,由於經常翻閱、圈點,一寸多厚的書已殘破不堪。通過自學,他取得了成人中等醫療專業畢業證書,醫技水平在全縣鄉醫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