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在天津薊縣大山深處,有幾所少為人知的山村幼兒園,有一批常年工作在那裏的幼兒教師,她們工資微薄,卻如母親般用心呵護着山裏的每一個孩子。孫淑雯作為薊縣羅莊子鎮二十里鋪村幼兒園唯一的教師,擔負着周邊三個村莊孩子的學前教育重任,但是她無怨無悔,獨守山村26年,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山村幼兒園開辦之初,由於工資待遇低、工作又辛苦,許多幼兒教師往往幹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選擇離開。1986年,20里鋪村幼兒園唯一的女教師結婚後辭了職。當時,孫淑雯初中畢業後在家務農,有時到附近的工廠打點小工,一個月能有100塊錢的收入。
一天,村幹部找到了孫淑雯,希望她來當幼兒教師,每個月給31塊錢。孫淑雯的父母一致反對,掙錢少不説,管孩子操心、受累,還擔責任。可孫淑雯覺得,誰都不願意當,那山裏的孩子們誰來管呢?農村的孩子接受教育必須得有人幹。經過當地教育局的考核培訓,孫淑雯拿到了幼兒教師上崗資格證,她這一幹就是26年。
村委會騰出的兩間平房就是她的教室和活動室,因為只有她一位老師,全園的孩子擠在一間屋裏,左邊一列是大班,中間一列是中班,右邊一列是小班,最小的孩子只有4歲,最大的7歲。很多孩子剛來時,特別不適應,哭的鬧的,抱着一個,還得領着兩個,特別累心。正在上課,哪個小朋友一喊,“老師,我要上廁所。”她就必須馬上停下手裏的工作,帶着孩子去廁所,幫着脫褲子,擦屁股。孫淑雯每天的工作就是這樣瑣碎。但相處時間長了,她和孩子們都有了感情,在孩子的眼裏,幼兒園就是另一個溫馨的家,而他們的孫淑雯老師,就像慈祥的媽媽一樣。
她給予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同時努力多教給孩子知識。大中小班各有教材,先給大班講,然後中班,然後是小班。教室雖然狹小簡陋,但是佈置得特別溫馨。教室後面的一面墻是孫淑雯用塑料泡沫做成的海底世界:海豚、海龜、海星、海草、貝殼、螃蟹和各式各樣的小魚在藍色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着。其它的幾面墻上,粘滿了孩子們的繪畫作品和手工剪紙。她帶着孩子們做手工。南瓜、蘋果和梨子,孩子們用彩色紙張剪裁出耳朵、眼睛和嘴的樣子,用線頭編出粗粗的小辮子,再把它們都粘貼到蔬菜和水果的表皮上,被孩子們一雙雙巧手精心的裝飾後,搖身變成了一個個漂亮的蔬菜娃娃和水果寶寶。
26年來,孫淑雯只請過三次假,一次因為閨女結婚,一次因為大姐離世,一次因為外甥出了車禍。
26年來,孫淑雯教過的孩子有上千人,有些孩子已經考上了北京、天津的重點大學。説起這些,她臉上露出了收穫果實般喜悅、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