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為學生打湯

為學生打湯


     這是一堂三年級的科學常識課——《認識大樹》。山區舉目皆是樹,在南華小學周邊,幾百年上千年的古樹也有不少。如何認識大樹呢?曾慶祥將學生帶到了一株大柯樹下。
    這是一個大熱天,師生冒著烈日走了200多米,來到樹下,頓時一股涼風襲來,暑氣盡消。曾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來到大樹下,你們最大的感覺是什麼?”“涼快。”學生爭著回答。“為什麼涼快呢?”“因為有好多樹枝樹葉把太陽遮住了……”這時曾老師告訴學生,我們頭頂上這綠油油的一大片,叫“樹冠”。他從樹冠、樹葉、樹枝、樹榦到樹根,一一向學生作介紹,然後又從樹根到樹冠講解樹的各個部分在生長中的作用,隨後組織學生測量這棵大樹的樹圍和樹冠覆蓋的土地面積。測量的結果讓孩子們驚訝不已:樹圍足有5.2米,7個孩子手拉手才將這株樹抱住。最後,曾老師用“一片樹木就是一座小水庫”、“人怕傷心樹怕剝皮”為題,讓學生討論大樹的作用和如何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在人們的印象中,語文、數學是小學最重要的課,而其他科目常常被忽視。但就算是普通的科學常識課,而且內容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大樹,曾慶祥也要認真備課,認真上課。
其實不止是對科學常識課,南華小學兩名教師教四個年級,每個老師要教不同年級的24門課,從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生命與健康常識到音樂、體育、美術等。曾老師對24門課的教材都認真鑽研,每門課、每堂課都認真寫教案。
同事黃光亮評價曾慶祥説:“他總是把課堂看成是戰士的戰場一樣,每堂課都認真對待,從不馬虎。”
    對每堂課都這樣要求,時間上允許嗎?
    “時間好辦,就像魯迅先生説的,時間是海綿裏的水,只要去擠,總是會有的。難的是自己總覺得知識不夠。別看是教小學中低年級,知識量卻非常大,特別是要當好全科型教師要求更高,什麼都要懂一點,最好要成為百科全書。”曾慶祥這樣説。
    時間怎麼擠呢?曾慶祥也沒有什麼高明的招術,無非是把別人休息的時間派上用場而已。在村民眼睛裏,自從2002年8月南華寄宿制小學創辦後,他就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天。他自己也説,就是每年除夕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時,也拿著本子和筆,記錄一些教學上用得著的東西。因為大部分時間與學生住在一起,為了方便挑燈學習,他特意買了一個小電筒。“電筒的光線柔和,不會影響學生休息。”曾老師有些得意地説。
    雖然從中師畢業後,他再沒有去謀專科、本科的學歷,但他卻一天也沒放鬆過在職學習。曾慶祥學習最大的特點是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進行研究。他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次他將三年級的十幾個孩子帶到一條小山溪邊,他撿了幾顆小石子連續往小山溪裏投,所有小石子都沉下去了,然後他才給孩子們出題:怎樣才能讓小石子浮在水面?後來孩子們分別借助小木板、塑料泡沫、大片樹葉等載著小石子浮在水面。在肯定孩子的聰明智慧後,他最後點出了當天作文題:小石子漂流記。曾慶祥説,這樣作文,一是讓學生有話可寫,言之有物,不會畏難;二是學生平日童話故事看得多、聽得多,用小石頭漂流記做題,給孩子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和思維能力。
    就這樣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曾慶祥與黃光亮老師聯手寫出了《創新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探究》。他還先後寫了20余篇學習心得、經驗介紹或理論探討,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
    南華片3個村小學,在桂東縣原來一直默默無聞,但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合辦寄宿制小學後,卻累創佳績,不但揚名桂東,而且在郴州市和湖南省都挂上了號。曾老師的教學改革、教學論文先後在省、市獲獎,他輔導的學生羅峰也在市裏獲得了科技發明三等獎。難能可貴的是,南華片不僅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百分之百,優秀率也達到百分之百。以前這裡很少有高中生,從2006年起,全部初中畢業生都升入高中、職中,近些年南華還出現了4個大學生。2003年從這裡走出去的黃益民同學還成為桂東縣的高考文科狀元,考上了重點大學。考上大學後他特別感謝母校,感謝曾慶祥老師。他説:“曾老師如父如兄的教育令我終生難忘。如果不是遇到曾老師這樣的好教師,我不會有這麼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會有這麼好的學習基礎。”
   “我們提倡學習曾慶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農村教師去爭做‘一品教師’,做到育人與富民相結合,搶佔農村教育的制高點。”
——縣委書記對曾慶祥的評價

責任編輯:鞠戰鵬

熱詞:

  • 鄉村教師
  • 教師
  • 老師
  • 曾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