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鄒桂芬正在背學生過河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在湖北和陜西的交界處,有一個羅堰教學點,它是湖北鄖縣最偏遠的教學點。多年來,選派到這裡的老師來了又走,沒有一個能呆得下來。不過,一位叫鄒桂芬的老師卻在這裡呆了34年,成了山旮旯裏唯一的教師。
從離學校最近的南化塘鎮到羅堰教學點,需要先坐兩個小時的船,在水庫中走二十多公里,下船後還要步行兩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學校很小,只有一個教室,學前班和一年級加起來,共有14名學生,孩子們在這裡上到二年級後,將會轉到鎮裏的寺泉完全小學繼續學習。把我們從鎮上接到學校後,鄒老師趕緊去了學校廚房揉面炸油饃。
記者:為什麼要炸油條(饃)?
鄒:上午兩個孩子的生日,炸油條給他們吃,他父母沒在家,爺爺奶奶在家。
記者:您是怎麼知道他們過生日的。
鄒:孩子們我問的。
鄒老師説,馬上要放暑假了,每年放假前,她都會找個時間,把假期中要過生日的孩子叫到一起,提前過生日。一下課,在學校裏幫忙的鄒老師丈夫王桂成趕緊把孩子們召集到了一起。
鄒:做的油饃。油饃替什麼?替蛋糕。現在每個同學,每個孩子抓一個。來,過生日的孫菲菲、孫金寶、廖金枝,你們三個,一個吃一個吃,吃了再拿。
油饃裏夾點青菜豆腐,就是孩子們的生日蛋糕。面對我們的攝像機,大人小孩都有點拘謹。鄒老師告訴我們,羅堰村地處深山之中,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去趟縣城,路上要花五六個小時。現在,全村248戶人家中,青壯年大都在外打工,孩子們留守在家,幾乎沒有出過遠門。
其實,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很多也是鄒桂芬老師的學生。高中畢業後,鄒老師就從陜西老家來到了羅堰村,算起來,她已經教過村裏的兩代人。
村民(男):反正她教的孩子,從80後的孩子,在我們村裏生的孩子,教過的她都教了。
一説起鄒老師,很多村民都會提到她背學生過河的事。原來,在羅堰教學點前面是條60米寬的滔河。每到雨季或上游水電站發電放水,河水暴漲,怕孩子們過河不安全,鄒桂芬就會背著學生過河。
記者;鄒老師有沒有背過你?
羅堰村村民:背過。小時候背,小時候下雨,那路光得很。
記者:是背著過河嗎?
村民:對。
記者:那個發大水的時候有多深?
村民:發大水的時候可深了,就齊這。
鄒老師不會游泳,背著孩子過河她更是萬般小心,不過有時候,仍會發生意外。有一次,幾位正從河邊經過的村民就親眼目睹了險情的發生。
羅堰村村支書 廖化福:有一次她背娃子,石頭河裏不是有那個石頭不平,河的石頭不平,連孩子鞋都沖走了。
記者:就(把)孩子的鞋沖走了?
廖化福:不是,連人帶鞋子,一個浪打上,連她(鄒老師)。
村民:水大的時候,水給你撞倒了你可以起來,你背著娃子,撞倒了,確確實實現在感覺還是怕。
記者:那水最深有多深?
村民:接近就是褲腰了。
所幸鄒老師當時眼疾手快,連自己帶孩子都爬了起來。雖然有人勸她,應該讓家長來接送孩子過河,可鄒老師有自己的一套理由。
鄒:都是山高路遠,讓你們家長去背,起碼耽誤兩三個小時,兩個多小時,上下學得兩個多小時。接下來再送回去,農村農活忙,再跑跑,地裏活幹不出來了。
在羅堰村教了34年,鄒老師背孩子過河的習慣就堅持了34年。年輕時,她送學生過河,一隻胳膊夾一個,現在年過半百了,一次只能背一個,還需要拄木棍撐著。
羅堰村村支書 廖化福:可以説30多年來,她(在)滔河接送學生,可以説上萬次以上。
記者:上萬次以上?
廖化福:上萬次以上,因為她長期趟河,這個滔河水又相當涼,一到冬天就涼。
記者:這沒有村民幫她背(孩子)。
廖:有的家長常年出門打工去了,因為滔河那邊,有些老爺子、老奶奶,他敢背,那更不敢背。
無論春夏秋冬,34年堅持背學生過河,鄒老師落下了嚴重的風濕痛、關節炎,雙腳一遇冷風和涼水就麻木疼痛,僵硬腫脹。
鄒:趟水趟的那個時間長了,那個有點風濕,膝蓋説疼就疼起來了,走得好好的,説疼馬上就疼。
趴在老師的背上,六七歲的孩子也許還不能體會老師的艱辛,但他們純真的願望,更加動人。
學生:鄒老師,我長大了買個摩托車給你帶上,不叫你趟河了。
學生:鄒老師我長大了買一飛機給你帶過去,長大了好好學習,給你買汽車帶過去。
鄒老師: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長大了買飛機開不動。
學生:是的。
為了讓學生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六七年前四十五六歲的鄒老師又重新當起了小學生,她學的是什麼?明天請繼續收看《走基層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