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我是山東省沂水縣高莊二中八年級二班的一名學生,我叫潘鑫鑫,在我心中,楊洪麗老師是最美的鄉村老師。
我們學校位於沂蒙山腹地——沂水縣的最西部,是全縣最偏遠的學校之一。這裡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和城裏的初中學校比起來,雖然有差距,但是我卻沒有覺得艱苦,因為在這裡,我遇到了我的音樂老師——楊洪麗。是她用美妙婉轉的音樂和歌聲,充盈了我們的心靈;是她用母親般潤物細無聲地關懷,溫暖了我們的心扉;是她用孜孜不倦地教誨,開啟了我們的人生理想;是她用兢兢業業地工作態度,闡釋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地真諦。
楊老師是我們的音樂老師。有人説,音樂是人類最美和共通的語言,而楊老師就是傳遞這種最美語言的人。
我們沂蒙山區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涌現出了很多像沂蒙六姐妹、林茂成、祖秀蓮這樣的英雄人物和紅色革命歌曲。為了傳承和挖掘這些紅色歌曲,楊老師利用週末和假期時間,走訪當年的婦救會員、老英雄、兒童團員等。他們唱,楊老師就記,回來後再整理,自己學會了以後再教給我們唱,現在我們已經學會了《打鬼子歌》、《解放沂水城》等歌曲。楊老師説,沂蒙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唱紅歌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誰都不能忘記。
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剛開始學音樂時,我們沒有鋼琴、電子琴等樂器,這可怎麼辦呢?這時,楊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收集了很多別人不用的硬紙板,然後用毛筆和粉筆在上面畫上了黑白琴鍵,記上音高。在瓷碗裏裝上不等量的水模擬一個八度內的十二平均律進行敲擊。“樂器”雖然土氣,但是楊老師變廢為寶的本領讓我們興奮不已。每當這些瓶瓶罐罐響起的時候,就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去年,縣上的一些愛心人士知道了我們的情況後,給我們捐助了電子琴、葫蘆絲、豎笛等真正的樂器,我們心裏樂開了花,因為終於有了真正的樂器了。
我的爸爸和媽媽都在外地打工,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社會上都管我們叫“留守兒童”,光我們班裏,“留守兒童”就有5、6個人。為了照顧我們,在楊老師的不懈努力下,我們學校成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寒暑假期裏,楊老師都會免費義務教我們這些孩子唱歌、跳舞。楊老師常説,在物質上也許我們不能和城裏的孩子比,但是精神上一定要和他們一樣豐富多彩,而音樂就是最有效的途徑。在楊老師帶領下,我們多次參加了縣委宣傳部、廣播電視局等組織的歌唱比賽並獲獎,這極大的鼓舞了我們學習的信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今年暑假,在楊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還參觀了臨沂市科技館,第一次走出大山、接近科學。
為了緩解我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楊老師在“守兒童俱樂部” 開展了“每月向遠方的父母唱支歌的活動”,通過網絡視頻,我們與遠方的父母實現了面對面交流。當面對著爸爸媽媽,唱起我們自編的歌曲《一封家書》的時候,在場的同學和老師,以及屏幕那邊的爸爸媽媽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楊老師對待我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長大後,我也要當一名像楊老師那樣的人,雖然身處大山深處,但卻在三尺講臺上毅然堅守、從不抱怨,默默無私奉獻著自己的芳華,用粉筆畫出我們成長的道路,用歌聲織就我們前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