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我叫楊洪麗,1977年出生在山東省沂水縣天上王城腳下一個叫楊家洼的小山村裏。1996年沂水師範畢業以後,被分配到沂蒙山深處的一所農村定點學校教音樂。現在在沂水縣高莊鎮第二初級中學工作,肩負著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二十五個班的音樂教學任務。説起自己16年來的鄉村教師生活,期間有快樂也有苦楚,有幸福也有辛酸,這是難忘的16年,也是充實、意義非凡的16年。
我們學校位於沂水縣最西部,地處偏遠,教學設備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在校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因為沒有一件像樣的樂器,所以音樂教學的開展困難重重。怎麼辦,難道只教孩子們唱唱歌就行了嗎?思來想去,我覺得不能這樣做,因為既然當了老師,就要對每個孩子負責,要對每個家長和每個家庭負責。
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課的興趣,在最開始教學的那段日子裏,我自造了一些樂器,比如在硬紙板上用毛筆和粉筆畫上黑白鍵,記上音高,充當臨時“鋼琴”;比如在竹竿上鑽上眼,充當笛子,臉盆充當套鼓……音樂課就在這鍋碗瓢盆交響曲中開始了,孩子們敲敲打打著這些簡陋的“樂器”,課堂氣氛卻異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玩得那麼盡興,我的心裏卻覺得酸酸的,什麼時候才能擁有真正的樂器啊,哪怕一件也好。
由於學校裏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如何讓他們在遠離父母的環境下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年暑假,在我的建議下,學校成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一到寒暑假,我每週都會抽出3-4天的時間義務給“留守兒童”上音樂課,同時和他們説説知心話,了解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況。哪個孩子有心事了,能解決的我就給解決,解決不了的我就和孩子的父母聯絡上,讓他們和孩子溝通,以打開孩子的心結。我們的俱樂部已經2歲了,在這2年的時間裏,我和孩子們一起上課,一起聊天,有時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看到孩子們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快樂,我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沂蒙山是革命老區,也是山東魯迅藝術學校的發源地,這裡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為了更好傳承沂蒙精神,我走村入戶,走訪老黨員張恒軍、婦救會會員30多人,蒐集和整理紅色歌曲和戲曲20多首,並撰寫了《沂蒙頌歌》,在全校師生中傳唱。同時我還開辦了“魯藝合唱隊”。使孩子們既會演繹這些紅歌,又能受到沂蒙精神的熏陶,使他們更加茁壯的成長。
去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我把這些年來演唱過的紅色歌曲重新整理,從並不寬裕的積蓄中拿出了3000元錢,製作了500套DVD光盤,作為向建黨90年週年的獻禮,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只去年一年,就有三批愛心人士向我們學校捐助了電子琴、豎笛、葫蘆絲等樂器,以及籃球、排球、羽毛球、日記本等體育器材和學習用品,大大改善了我們音樂教學條件,提升了音樂教學水平。
2011年,在首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中,我有幸入圍100名最美鄉村教師,這是對我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的最大褒獎。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工作,做一名紮根于沂蒙山區的歌者,希望我的學生像百靈鳥一樣的快樂歌唱,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