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2011年1月,宜賓羊灣村小學,一個鮮為人知的村級小學突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月之內先後三次迎來了省、市領導,一夜之間羊灣村小連同獨臂教師徐子麟名揚市內外。省殘聯刁玉芳書記、宜賓市劉曉晨副市長、省教育工委王曉都副書記冒着嚴寒先後登門看望慰問徐老師。《宜賓日報》、《宜賓晚報》、宜賓縣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相繼專訪徐老師。徐老師為什麼能得到省市領導及眾多媒體的關注呢?
心存感激踏上教育路,多方籌資建起了新教室
徐子麟自1979年高中畢業後因先天獨臂而無緣上大學就回到家鄉,紮根羊灣村小30餘年。1979年,徐子麟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由於身患殘疾,他無法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當時村裏小學正缺老師,校長便找到了他。徐子麟懷揣着對學校的感激之情成為羊灣村小學的一名臨時代課教師。後來,他轉正後,放棄了多次到城裏學校任教的機會,執着地堅守在僻遠的山坳裏,一幹就是30多年。
徐子麟不僅是學校的老師,還是學校的校長。當上校長後,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著為學校籌措經費改善辦學條件,為此,他拿出自家多年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2000元錢,同時積極動員老師們墊資。為了儘快籌集到所需的建校費,他跑了無數趟村長、村支書的家,找他們座談,落實經費問題。在他的努力下,村上終於答應籌集3萬元。通過多方努力,學校的七間新教室終於建成了,師生們擺脫了以前那種“搖搖欲墜”的教室。看著孩子們在新教室裏上課、讀書、作業,徐老師的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主動護校以校為家,真情助人愛生如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羊灣小學因一直沒有教師住學校而常常被偷盜,學校出現不能正常上課的尷尬場面。看到這種情況,徐老師就主動承擔起了護校的任務,乾脆把家也搬到了學校。
1982年春末的一個夜晚,徐老師被一陣雷聲驚醒,一場傾盆大雨突然降臨,借着閃電往外看去,屋檐水已經形成了一條條水柱直瀉下來。徐老師立刻想到:教室周圍的排水溝尚未理通,如果不及時理通,將水排出,教室將有倒塌的危險。徐老師來不及多想,抓起一個斗笠戴在頭上,拿起鋤頭衝了出去,用他僅有的一隻胳膊艱難地挖土。暴風雨很快掀掉了頭上的斗笠,不一會兒,徐老師全身濕透了,他沒有向暴風雨屈服,在不停地挖啊,挖啊!一米、兩米、三米……十米……二十米,徐老師在暴雨中艱苦奮戰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挖通了排水溝。教室安然無恙了,但徐老師卻因感冒、勞累過度大病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