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道、利天下,習近平“典”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學習專稿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年11月27日 A-A+A-A+

原標題: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4年前的11月28日至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為中國外交作出頂層設計,明確指出要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際舞臺上多次引經據典,闡明中國主張、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理念和實踐上不斷創新,推動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得到歷史性提升,為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指明了方向。讓我們一起重溫習近平主席講過的話、用過的“典”,從習近平外交思想中體會中國行大道、利天下的外交特色。

  【談全球治理】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歷史,是要以史為鑒,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2018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2018年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併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各方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談世界經濟】

  同舟共濟

  望著廣袤無邊的大海,我想到了“同舟共濟”這個詞。讓我們握穩舵盤、把準航向、齊力划槳、乘風破浪,共同駕駛著世界經濟的大船駛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2018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世界正處在快速變化的歷史進程之中,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更深層次的變化。我們要洞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找準方位,把握規律,果敢應對。

  ——2017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常言説,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全球經濟治理需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談合作共贏】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義利相兼,以義為先

  中國人講究“義利相兼,以義為先”。中非關係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非政治互信和經濟互補的優勢,以産能合作、三網一化為抓手,全面深化中非各領域合作,讓中非人民共享雙方合作發展成果。

  ——2015年12月4日,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合則強,孤則弱

  “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贏是普遍適用的原則,不僅適用於經濟領域,而且適用於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領域。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談開放包容】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各國應該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消除疑慮和隔閡,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動力。我們要秉持開放精神,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共享發展資源,推進區域合作。

  ——2013年4月7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併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談和平發展】

  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

  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強不執弱,富不侮貧

  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內涵。近代以來,外敵入侵、內部戰亂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國人民深知和平的寶貴,絕不會放棄維護和平的決心和願望,絕不會把自身曾經遭遇的苦難強加於他人。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但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

  國雖大,好戰必亡

  中國需要和平。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國雖然是個大塊頭,但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先人就認識到“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縱觀歷史,任何國家試圖通過武力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最終都是要失敗的,歷史上那些不可一世的帝國如今都成了過眼煙雲。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2014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演講

  【談中國擔當】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

  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中國古人説:“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中國古代聖賢孟子説:“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國對中東的政策舉措堅持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堅持從中東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我們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

  ——2016年1月21日,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

  (鄭芳 整理)

分享到:
編輯:鄭芳 責任編輯:王夢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