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名片
作為一家傳統的毛紡企業,陽光集團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毛紡生産企業和高檔服裝生産基地,還是毛紡織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堅持“大—強—優”的發展路線,今年1—10月,陽光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23.12億元,同比增長9.76%;實現利稅20.4億元,同比增長18.36%;實現外貿出口3.4億美元,同比增長6.88%。
打造世界毛紡領域的“矽谷”
將醬油、食醋等各類污漬倒在一款用澳大利亞美麗諾天然纖維製成的西服表面,在無需添加任何洗滌劑的情況下,使用普通的淋浴水流沖洗幾分鐘,就能將西服上的各類污漬完全去除,再將這件西服晾挂3小時,無需熨燙,又能重新穿著,且照舊筆挺、洋氣。這款由陽光人自主開發的“可噴淋西服”讓人大開眼界。由於其在面料結構、面料整理技術和服裝整燙技術等3個方面實現創新,先後獲得了3項國家專利技術,還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並成功入選2010年度“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可噴淋西服”是陽光集團諸多新産品的代表。秉承“生産一代、開發一代、研製一代”的創新戰略,陽光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不低於銷售收入的4%;集團內10余位國家級、省市級專家,率領2500人組成的研發團隊,建立了“一站三中心”,即博士後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中心、省級開發中心,保持著平均每天開發50多個新産品的研發能力。
如今在陽光,融入了納米技術、新材料製造技術、新裝備製造技術的毛紡業,已變成快速轉動的魔方:形態上,最細的一根羊毛直徑僅為頭髮絲的1/7;功能上,除了傳統的保暖,還能抗靜電、防輻射、防水、防油、防污染等。至今,陽光集團已完成國家重點新産品項目26項,國家火炬項目16項,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7項,國家863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近3年,每年申報專利超百項,總量達362項,其中發明專利34個。
把服裝當作精密儀器來做
在陽光集團科技大廈8樓展廳裏琳瑯滿目的各種榮譽獎盃中,一塊“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品技術委員會(ISO/TC38)國際秘書處”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自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品技術委員會(ISO/TC38)國際秘書處2007年正式落戶陽光集團以來,該集團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6家企業(5家紡織企業)成為國際標準秘書處、分秘書處、工作組的承擔單位,並在ISO網站上發佈了197個文件,組織了45項國際標準項目投票,發表了10個ISO國際標準,完成了53項ISO標準復審,工作範圍涵蓋了與紡織品有關的所有技術內容,陽光集團由此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譽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黃埔軍校”。
“把服裝當作精密儀器來做”,陽光集團已建立起一套標準化技術開發體系,同時,在生産的各環節中,嚴格質量管理,制訂了“前道指導後道”制度:從羊毛到服裝,生産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檢測中心進行對應的産品檢測,檢測數據供後道工序參考,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調整相應的工藝手段,確保每道工藝的産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不合格産品絕不進入下一道工序”,在陽光各個車間,這句話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成為每個人實實在在的行動。紡紗車間混條擋車工,上機時發現復精梳毛條毛粒超標,第一反應就是不能生産,必須向班組長彙報,直至解決為止。
産品走高端,市場建終端
“我們過去為51個國家的100個品牌貼牌生産服裝,只拿到15%的零售價。”集團董事長陳麗芬坦言,産業鏈高低區段的巨大落差,以無形之手推動著陽光的轉型發展。“陽光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自主品牌,才能使企業持續發展。”
因為強烈的品牌意識,“陽光”商標早在1996年就在世界上14個發達國家進行了全類註冊;2000年,“陽光”商標成為我國毛紡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國際商標註冊馬德里協定認定的保護商標。
“産品走高端,市場建終端”。在原有高檔服裝品牌“威尼帝”和“龐貝”職業裝的基礎上,陽光集團又成功推出了“陽光時尚”中高檔商務時裝,形成了三大服裝品牌並駕齊驅的格局。“陽光時尚”已在京滬等一二線城市全面打開市場,開設了100多家專賣店。從貼牌生産到品牌經營的跨越,使陽光的自主品牌在銷售中佔據了半壁江山。(記者鄭英 原載2011年11月10日《江陰日報》頭版頭條)主辦單位:中國網絡電視臺、參與行業信用評價的全國性行業協會 指導單位:商務部信用工作辦公室、國資委行業協會聯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