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 改革開放30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改革開放30年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

 

CCTV.com  2008年10月11日 19: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萬元戶”,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髦詞彙,也是指首先富裕起來的第一批人。 

    ■天津當年有多少個“萬元戶”?後來又出現了多少個“萬元戶”?這些都很難統計出確切的數字。

    ■“萬元戶”這一令人羨慕的稱謂,印證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致富的強烈渴望及致富後的空前喜悅,折射的是中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和財富觀念的深刻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説,“萬元戶”這一時代符號將被永載史冊。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2年,個體經濟剛剛復蘇,一部分人涉足這個領域,開始創業,由此造就了一批“萬元戶”。1979年進入工商系統的現天津工商行政管理局河西分局副局長溫建智,見證了個體經濟從起步到發展再到繁榮的歷程。 

    從年平均利潤744元起步

    溫建智説:“改革開放後,工商的存在是和個體私營經濟緊密相關的。”他為記者找出一份《天津市河西區1982年度個體工商業戶經營情況表》,這份資料詳細記載著1978年後河西區個體工商戶的發展情況。

    據溫建智回憶,1981年,中央明確提出“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形式,一定範圍的勞動者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隨後,國務院頒布《關於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對個體經濟重新定位,個體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1982年12月4日,在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權益。”從此,個體經濟的地位正式得到了認可。

    溫建智介紹,1978年,河西區僅有個體工商戶109戶,其經營範圍被嚴格限制在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等少數行業。到1982年,河西區共有個體工商戶705戶,經營範圍擴大到手工業、修配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飲食業等行業。從業人員達到793人,納稅7.52萬元,年利潤52.45萬元,即平均每戶年盈利744元。

    “這平均每戶的744元,是日後成為‘萬元戶’的人賺得的‘第一桶金’,也為他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溫建智説。

    閒散人員走出時代“弄潮兒”

    上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是最時髦的詞彙之一,“萬元戶”群體也是社會上備受關注的“新新人類”,但這些成長為改革開放第一批“弄潮兒”的人,大部分卻是當時社會上的閒散人員。

    溫建智説:“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時,個體經濟還處在恢復發展期。由於當時人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解放後個體經濟發展政策的變化,人們對個體經濟心有餘悸,認為説不定什麼時候政策又會改變,所以對個體經濟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據介紹,當時從事個體經營的主要是待業、閒散及退休人員,其中社會閒散人員人數最多。根據檔案資料的數據記載,1982年,河西區從事個體經營的有793人,其中的社會閒散人員就有559人,他們在商業、飲食、服務業等領域大展拳腳,成就了很多日後天津經濟領域的風雲人物。 

    ■ “萬元戶”首次出現

    1980年4月18日,新華社播發通訊《雁灘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蘭州市雁灘公社灘尖子大隊一隊社員李德祥家裏有6個壯勞力,從隊裏分了1萬元,社員們把他家叫“萬元戶”。從此,“萬元戶”的叫法在全國流行開來。

    艱辛創業成就

    首批“萬元戶”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對個體經濟實行的是限制型發展政策,溫建智説,與現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不同,工商局在那一時期對個體戶主要是管理和限制。

    限制型發展政策首先表現在對個體戶的經營範圍方面。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範圍只限手工業、修配業、服務業等行業,其他領域都不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對經營人員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當時能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只能是待業人員和社會閒散人員等無工作人員,退休人員從事個體經營要開具家庭生活困難證明才能辦理執照。溫建智説:“在這樣的經營環境和背景下,部分個體經營者通過勤勞致富,率先成為‘萬元戶’,其努力和辛苦可想而知”。

    “當時,河西區從事個體經營的商戶中,既有像‘帽子王’這樣白手起家日後家喻戶曉的創業典範,也有像張俊麗那樣高中畢業,主動進入個體經營領域,思想開放的新銳人物。他們當初的創業很是艱辛,他們用辛勤和汗水,為成為第一批‘萬元戶’奠定了基礎。”溫建智感慨道。 

改革開放30年 30年故事匯

杜潤生:你要社會主義,我要群眾!

改革開放30年鮮活的證據:“傻子”年廣九

改革開放30年:首例“民告官” 震動海內外

哈爾濱"三十六棚""十八拐"的前世今生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