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舞臺與電視嫁接成就另一片藝術天空——《南國紅豆》欄目的追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7日 15:45 來源:CCTV.com

  廣東粵劇有三百多年曆史,是嶺南藝林的一枝奇葩。在國際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粵曲活動,流行之廣是中國戲曲之最。敬愛的周總理把廣東粵劇讚喻為“南國紅豆”,我臺開辦以欣賞廣東粵劇為主導的戲曲專欄就以此取名。2002年3月,一個以《南國紅豆》命名的戲曲欄目在廣州電視熒屏與觀眾見面了。

  《南國紅豆》主創人員接到組辦任務後,對粵劇的發展狀況及粵劇市場的走勢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並組建由粵劇專家、知名演員、鐵桿戲迷組成的智囊團,召開策劃會、研討會、戲迷見面會等會議,掌握新欄目定位的依據。

  1.戲院方面:長期上演各類型的古裝長劇、摺子戲專場、主題粵曲晚會等,觀眾只要有興趣,隨時可親臨現場全程觀賞,近距離地領略粵劇舞臺藝術的無窮魅力。

  2.音像市場方面:大量的粵劇粵曲音像産品源源流入,而且售價不高,較適合粵劇觀眾的消費能力,每張vcd平均15元-20元,粵劇發燒友擁有了自己的至愛,就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一邊嘆茶一邊欣賞,過足戲癮。

  3.戲迷方面:大部分戲迷喜歡觀看名演員表演的生旦戲,特別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對手戲。他們對粵劇的歷史背景及故事情節較為熟悉,欣賞粵劇一是為追看情節,二是喜歡聽有獨具韻味的粵曲小調,至於流派唱腔、程式錶演、技巧動作、服飾穿戴等方面的知識似懂非懂。另外,他們參與粵曲演唱的熱情十分高漲,不少人拜師學藝,三五知己聚在私伙局切磋技藝,研究演唱技巧的提高方法。

  綜合以上調查信息,我們發現,《南國紅豆》要做到開門紅,爭取更多觀眾,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必須另辟新徑,獨創全新的藝術樣式吸引觀眾,既要區別於劇場原汁原味的全劇,又要開闢粵劇vcd沒有涉及的內容,還要滿足戲迷求知粵劇知識的願望和提供參與粵曲表演的機會。主創人員經過反復研究,最後為《南國紅豆》作出的定位是:打造一個以“粵劇名人名段”為主旋律,集“粵劇知識性、群眾參與性”于一爐的粵劇品牌欄目,保留粵劇精髓,加入現代元素,製作一系列精品節目,在舞臺藝術與電視技術嫁接中尋求新的藝術樣式,成就另一片藝術天空。

  用電視技術包裝名人名段 節目開播先聲奪人

  粵劇是一種傳統的舞臺表演藝術,它的表演程式化,節奏緩慢,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那麼,如何適應現代都市人的審美要求,吸引更多的中青年觀眾,進一步拓寬受眾年齡層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十分注重片斷的挑選,把全劇矛盾最激烈、人物性格最突出、唱腔最好聽、內容最具可視性的片斷精選出來,作為節目的大段欣賞,並把中間較拖遝的非重要部分剪掉,加快其節奏。另外還使用現代時尚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包裝,通過圖片效果處理、二維和三維特技、畫中畫特技、色塊、字幕等手段,使節目內容豐富,畫面多姿多彩。如《南粵皇后》賞析(收視最高),在欣賞片斷時,同步展出專家、編劇、導演、演員等人的訪談,向觀眾介紹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特徵,引導觀眾欣賞角色的唱腔特點、演員的表演特色以及劇目本身的社會意義等,觀眾通過收看《南國紅豆》節目,得到了娛樂,受到了啟發,也提高了藝術欣賞水平。節目一開播就引起廣泛關注,贏得觀眾的喝彩,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將戲曲技巧與電視元素連接 打造“粵劇新星”板塊 令人耳目一新

  弘揚地方戲曲文化,是我們戲曲電視人應盡的責任。在“一旦一生”體制下,粵劇團的一批年輕演員缺乏擔崗主演的機會,他們雖然長期跟團參加演出,但卻默默無聞。在一次挑選小品演員時,本組主創人員發現,這批年輕演員充滿朝氣,功底紮實,身懷絕技。如果把他們的藝術經歷、行當特點、技巧知識與主持串聯作為節目的元素,巧妙編排成一個板塊,就能一舉兩得,既宣傳了一批年輕的優秀演員,又普及了粵劇知識。這樣,一個成本低、意義大、觀眾愛看的節目題材就出爐了,它就是我們製作的“粵劇新星特輯”系列。該系列展示了武醜、小武、刀馬旦、小旦、鬚生、花旦、小生、醜生、彩旦等行當及其表演技巧。

  眾所週知,傳統戲劇舞臺上用的是誇張的動作、誇張的語言、誇張的化粧、虛假的佈置,程式化的表演,令生活形象被高度抽象化、符號化。觀眾要在欣賞中想象舞臺上看不見的水,看不見的馬,猶如看皇帝的新衣,非鐵桿粵劇迷對程式錶演所表達的內容甚為費解。

  所以在“粵劇新星”板塊裏,我們設置了三個小環節:1.演員苦練戲中技巧。2.主持分解技巧步驟及分析技巧要領。3.演員帶粧全套表演。在製作後期,我們還對行當名稱及特點、技巧步驟和要領用字幕和多媒體特技進行包裝,特別註釋,讓觀眾一目了然。

  戲曲程式化與電視現代化相結合 炮製原創小品系列 創造高收視

  力推原創小品,是《南國紅豆》節目關注的重點。為培養年輕的粵劇觀眾,讓粵劇的喜劇元素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05、06年,《南國紅豆》製作了一系列原創都市粵劇小品。這批小品題材貼近新聞時事,具有時效性,且大眾化,老少咸宜;風格詼諧幽默;戲曲性強,每集有8首小曲,旋律流暢的粵曲小調貫穿其中,如優美動聽的《春江花月夜》、《梁祝》、《四季歌》等,詼諧有趣的《蝶舞》、《白欖》等。總之,這些小調都是人們熟悉喜愛的,它們增強了小品的藝術感染力;每集是一個獨立的小劇,人物以5集為一個系列,故事不延續,每集長度約22分。拍攝完全脫離了固有的舞臺、演播廳的拍攝模式,採用實景拍攝。攝製組先後將中山三鄉山泉別墅、三水千葉花園作為攝製場地。這兩地外景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室內廳房裝修擺設現代時尚,令畫面色彩鮮明,頗具視覺衝擊力。將戲曲程式化與電視現代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表演模式,與本省兄弟電視臺相比,可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不但留住了原有的戲曲觀眾群,還吸引了一大批青年、青少年收看。不愧是老少咸宜。

  小品主要演員選擇廣東各粵劇團體的當家花旦和文武生:蘇春梅、林家寶,曾小敏、彭慶華,麥玉清、梁耀安,瓊霞、黃偉坤、梁淑卿,以及觀眾熟悉的年青演員孫業鴻、崔玉梅,這一系列的小品深受觀眾的追捧,為《南國紅豆》創造收視高峰。小品平均收視為4-5點,其中,最高的是《油炸蟑螂》,創下了06年最高收視:6.19。

  戲曲唱念做與電視語言相加 創新主持形式 令戲迷瘋狂追捧

  05年開始,《南國紅豆》的主持風格有很大改變,邀請了有粵劇表演基礎的盧挺與原主持人薛瑩搭檔,加強主持之間的捧逗、對侃、交流,增加唱、做、念戲劇表演。他們分別扮演多種角色,有古裝扮相也有現代角色,兩人配合搞笑默契,引發一串串笑彈,過去沉穩的主持基調一改成為輕鬆詼諧的風格,全力打造一對幽默風趣的黃金拍檔。薛瑩、盧挺發揮多年積累的舞臺表演經驗,與主演孫業鴻聯手合演詼諧幽默劇“哈哈鏡”,薛瑩扮演記者、秘書、媳婦、老孤婆、老師、醫生、博士生、外省女,盧挺則扮演老總、老頭、臺商、經理、職員、肥媽、網迷、妻子等,他們百變形象,傾情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還有薛瑩、盧挺的古裝角色表演串聯節目,又唱又念,更有做手,配合默契,幽默搞笑,加上盧挺的反串女角更是主持形式的一大突破,總之就是“主持也瘋狂”,戲迷拍手讚不絕口。

  《南國紅豆》獲得好評的原創精品系列還有:鞭達官場醜陋現象的“古裝粵劇小品”,以粵劇行話為題材的“紅船夜話”,反映人生百態的“哈哈鏡”,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相聲小品”,發掘業餘天才演員的“尋找新人王”,探秘名人真實生活的“名伶與你面對面”,彰顯海外粵曲活動別有洞天的“港澳唱家特輯”,還有一年一度的品牌項目“鬧元宵戲曲晚會”等。

  《南國紅豆》自02年創辦至今,已經歷了5個春秋。主創人員堅信,只有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保持高質素的節目內容,堅持群眾參與性,節目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憑著這種創新精神,《南國紅豆》在03年至07年間,年年獲獎,獎項有省、市級的,也有國家級的。

  2003年獲省電視文藝獎二等獎、三等獎;2003年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三等獎;2004年獲中南五省電視文藝獎三等獎;2005年獲春節節目電視文藝學術獎提名獎;2005年獲廣州電視臺自製節目收視達標嘉獎;2006年獲廣東省廣播電視文藝獎三等獎;2007年獲中國第三屆“蘭花獎”優秀欄目獎、作品三等獎、主持人單項獎。

  《南國紅豆》她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成長,歷經培養期、成長期、發展期、成熟期四個階段,已經成為廣東地區的品牌戲曲欄目,已經成為備受電視行業及粵劇行業關注的“製片人責任制管理模式”的成功典範。

責編:李閆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