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人物.故事  
 
與王志面對面

發佈時間:2003年03月25日 13:52 作者:CCTV.com記者 張敏 艾中


    採訪王志蓄謀已久。領略過《劉姝威:與神話較量的人》中王志環環相扣針針見血的質疑本領,關注過王志在談話現場運用自如的控制力,也時而不時地注意到他的酒窩,若隱若現中消減了眼神裏的“厲氣”,添了幾絲親和的味道。長篇人物訪談節目《面對面》的播出,給了觀眾更多觀察王志的機會,也讓我們多了一個採訪王志的理由。為什麼放棄《新聞調查》?質疑的風格是怎麼練就的?關於工作還有哪些夢想?

    王志不是英俊瀟灑,但第一眼看去,很舒服。


    
近兩年的“兩件大事”:留學與《面對面》


    除了做一名《新聞調查》的記者之外,近兩年,王志有兩件“大事”值得一説。

    第一件是2002年初,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雖然手裏握著一張文藝學碩士文憑和10年新聞記者一線採訪千金難買的經驗,王志仍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媒體業的國際化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是熟練運用國際化的語言,英語恰恰是他的弱項。

    於是,快奔40的男人自費去了英國。整整10個月,看美景、嘗美食,選修感興趣的科目,與不同膚色的人對話、交流,練就説一口流利英語的本領。這期間的酸楚、樂趣、中西觀念的碰撞,不同情感的交融,王志不願意談。在他眼裏,留學生活已成往事,不可追憶。但他意味悠長地告訴我們,如果世上讀書是門職業,那一定是他的首選。經濟上沒有壓力,工作上沒有憂慮,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那是何等的逍遙。

    第二件大事就是《面對面》的“秘密”籌建。

    《面對面》從2002年3月開始籌建,基本形態源於《新聞調查》欄目中有過的一對一的採訪。4月份開始做樣片,《劉姝威:成為名人之後》就是《面對面》的樣片之一。

    “看完樣片後,我們領導説挺好,記者採訪成熟,節目形態也成熟,決定把它從《新聞調查》裏分出來。中央一套的新聞格局裏需要有這樣的節目——長篇新聞人物訪談,另外我們也具備做這種節目的能力,《面對面》應運而生了。還得感謝臺裏和新聞中心的領導,他們的大膽、勇氣和寬容,才讓我們擁有這樣一個機會。但我深知欄目的成長可以慢慢變好,尤其是週刊,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王志戲稱做《面對面》的製片人和採訪記者是自己的“第一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第一次是快樂的,也是痛苦的,但掌握未來,我們更有信心!”

    
“《面對面》下功夫就在一個‘人’字”



    在採訪中,王志不止一次的強調,《面對面》要做新聞人物,區別於《東方之子》做人和《時空連線》做新聞。

    “下功夫就在一個‘人’字,我們認為所有的新聞是由人來構成的、推動的。人是基本元素,如果新聞裏沒有核心的人物,《面對面》就無法去做。這個節目是由人來構成的。人的行為、語言可能會顯示他的個性、品格和新聞事實,也許我們很難去評價這個人的性格、品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就是給觀眾做一個好看的節目。”

    《面對面》目前已經播出近十期,數著每期的焦點人物:胡潤、牛群、劉子亮、洪昭光……《面對面》播出似乎都是這些人物被社會熱炒之後的沉寂期。提起有關選題滯後的疑問,王志反問到,“難道他露過一次臉就不能再露一次,我們的新聞就該忘記他們?關鍵是角度。”

    “根據我們的節目形態,在選題方面要考慮三點:一個是不是有張力可以做到40分鐘;第二是不是關注度,我們的人物要有新聞性;第三適不適合用談話來講述。”

    “我們的選題都是有講究的,像最近播出的一期——孫渤,有新聞大的背景,那天是全球最大的反戰遊行,我們宗旨是倡導和平,孫渤在痛説戰爭之痛,效果很好。我們理解的新聞不是狹義的而是寬泛的概念,我是一個週刊節目,在快上相比,我趕不上人家,所以只能從別的方面下功夫,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現不一樣的事實。”

    儘管主持《面對面》是王志的“正業”,但他坦言,仍然想做《新聞調查》的片子,從某種意義上講,王志的“為什麼”也得益於《新聞調查》欄目本身的調查屬性,7年的感情不是輕易割捨掉的。

    “我可想象比7年更久啊,沒有別的地方去就在這兒呆著了,真的。做電視這個東西,只要自己興趣沒消退,我就肯定幹下去,我在這個地方,我就要做好。儘自己的能力,你自己的能力本來很有限,如果還不認真、還不發揮,那就更沒戲了。”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進入《面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