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電視與女性系列在線之二
 
紀錄片編導鄧蕾、范儉做客CCTV.com

發佈時間:2005年03月16日 15:46 作者:線上故事



    3月16日,我們進行的是電視與女性系列在線的第二場,請來的兩位嘉賓都是讓人羨慕的紀錄片工作者——《紀事》主編鄧蕾、編導范儉,他們用鏡頭貼近生活,用影像記錄生活,是生活中一個個精彩故事的傾聽者和傳播者。今天的在線,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其中那些最動人的女性故事。

    開場白

    【《紀事》主編鄧蕾】大家好,很高興作為一個女性的電視節目工作者在這裡談論一個關於女性與電視的話題。

    【《紀事》編導范儉】大家好,很高興作為一個男性電視工作者談論一個女性的話題:)

    鏡頭中的女性故事

    【線上故事版主】首先問問兩位,你們拍過的人物中女性佔了多大比例?

    【《紀事》主編鄧蕾】我們欄目很特殊,女性佔的人數很少,但是每一個崗位上都是以女性為主,我們組的製片人、主編、責編、財務、策劃都是女的,編導和攝像女性佔的少一些。拍攝過的每一個故事當中也都會有女人的存在,差不多一半一半吧。

    【《紀事》編導范儉】我差不多也是一半一半吧!

    【線上故事版主】這些人物故事中,其中最讓你們印象深刻的是哪個人物?她們身上什麼東西打動著你們?

    【《紀事》編導范儉】最打動我的是《一種農民》中的楊洋,她讓我最大的感受是無奈,因為你看著她的命運在朝著一個她也不希望我也不希望的方向在發展,但是無論是她還是我都沒有任何辦法,我曾經試圖想為她的命運改變做一些幫助,而她是在一種茫然無知的狀態下想要改變命運,但這些力量都顯得極其微小,與她想成為女作家的這種夢想差距太大,與她現在打掃衛生的現實境遇相比,這樣的幫助只是杯水車薪。

    【《紀事》主編鄧蕾】事實上,我拍攝記錄片已經十年了,這十年當中應該説有上百名的甚至更多的女性出現在我拍的節目當中,所以有太多的人給我留下了特別難忘的記憶,如果非得説其中一個的話,應該是秦河,剛剛前不久,她被評為全國十大女性,我在新聞中看到非常高興,因為我一點也不吃驚,我拍攝她是七八年前了,她之所以讓我這麼難忘是因為她是我所認識的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無奈和所有的不願意展示給別人的東西都隱藏得最好的一個人,她總是展示給別人成功微笑和美麗,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扛的感覺,我們之間的談話一直是在一種彼此很默契,盡在不言中的方式中進行的,很多東西都是心照不宣。

    【線上故事版主】看過紀錄片《一種農民》的朋友,一定也都記得楊洋,那個可愛的做夢都想成為張愛玲的熱愛文學的打工女孩,卻除了別人,只有她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夢想不可企及。楊洋的近況如何?

    【《紀事》編導范儉】過年前她跟我説要回家,過年後果真回了家,説是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等著她,是母親幫她找的。但是時過不久,她又再次回到北京。如果不出我的預料的話,她是再次逃離了家鄉。現在基本上杳無音訊,在北京漂泊著。

    【線上故事版主】剛才范儉談到在拍攝的過程中,會隨時産生想幫楊洋一把的衝動,這樣會不會破壞記錄的真實性?

    【《紀事》編導范儉】我認為紀錄片的作者總是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就是你的拍攝對象置於一種困境當中才會吸引你,但是你對他的困境到底是漠然還是表現出熱誠往往會給自己出難題,就是所謂的真實性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拍攝對象陷入很大的困境,我是不會主動提供幫助的,像楊洋這种經常處於找工作的狀態,而她又總是找不著工作的情況下,我幫她找過兩次工作,我認為如果我再不幫她的話,她的困境就更加嚴重了。片子最終只是片子而已,人與人的交往或許是更重要的。

    【《紀事》主編鄧蕾】所謂紀錄片的真實性,我們主任陳虻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沒有真實,真實取決於認知的主體。就是實際上范儉去幫助這個女孩找工作也是一種實際的生活發生,就看你最終用什麼樣的方式記錄它,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融入到你的節目當中。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