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2003站在第三極》特別報道之一
 
陳琦:我屬於愛山的人

發佈時間:2003年06月12日 10:58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為了紀念人類登頂珠峰50週年,中國登山協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將共同舉辦2003中國攀登珠峰行動,中央電視臺將對此次活動進行全程直播,CCTV.com記者陳琦跟蹤報道活動全過程,成為目前國內海拔“最高”的記者之一。

    半軍事化的集訓生活

    今年三月初,陳琦與大隊人馬一道赴北京懷柔國家登山訓練基地進行集訓。20天的集訓生活,過著半軍事化的生活,用陳琦的話説,“我們大家都很融洽,完全融入了一種的集體的環境中。”有規律的生活,起床、吃飯、訓練都由喇叭通知。登山協會的專業教練帶著一群電視界的“業餘”人士,每天上午8-10公里的公路跑,力量練習——推舉杠鈴、跑臺階,每個人都竭盡全力。

    傍晚時分,大家會聚在一起打打籃球,想想上山之後“你就是在5200那個高度上不動,都是一件消耗體力的事情”,於是大家打得格外起勁。吃飯的時候,大家也會開開玩笑,“你在這吃得挺香,要在大本營,不管你吃什麼,只要能吃就行。”的確,在那樣的海拔高度,很多人根本就吃不下東西,所以登山回來的人瘦上十幾斤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眼前這飯也就吃得格外香了。

    採訪中,從陳琦嘴裏流利地跑出一串串數字,“全隊大概有120人,包括電視轉播人員、西藏登山學校的學員、醫生、廚師、司機等各方面人員,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大部分是男士,女士也就趙淑靜老師、李小萌等四五個。在珠峰這樣高海拔的地區長時間移動直播,中國還是第一次,技術難度高。5200米的營地叫Base camp,是大本營,有個大的衛星地面站,大隊人馬都在那裏安營紮寨;6500的營地叫ABC(Advanced base camp 前進營地),有個小的衛星站和大約8個技術人員;最高的轉播點是7028米處的營地,叫North Col(北坳營地)。大型電視直播節目——《2003,站在第三極》預計在5.18-5.24七天的每天上午,CCTV-1、CCTV-4、CCTV-5、CCTV-10,以及新開播的新聞頻道並機直播兩個小時,最後一天4個小時。”此行的基本情況他已了然于胸。

    集訓中不僅僅是在鍛鍊身體,還為大家進行了必要的知識補充。我面前的陳琦仿佛已經成了半個專家,攝像、衛星站的基本原理、發電機的使用,他都略知一二。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誰都可能發生意外被送下山,這時就需要有人能夠頂上去,所以用陳琦的話説,“到上面分工已經不是很明確了,一個人要當好幾個人用。”

    訓練、學習、打球,集訓中,大家相處融洽,“我們已經可以直呼姓名,甚至開玩笑了。” 陳琦隨即告訴我,“這個在山上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山上的惡劣環境中人很容易暴躁,在那種情況下不理智的情況也會發生,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大家才能相互諒解,做好每一件事情。”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2003,站在第三極》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