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講述電視臺前幕後的故事(33)
 
遭遇南極

發佈時間:2003年04月17日 10:57 作者:CCTV.com記者 張敏



    歷時三個月,第19次南極科考隊滿載而歸。

    在科考隊出發之前,就與隨科考隊第一次去南極的中央臺記者萬昆張京聊過,兩人無論言語還是神情都流露著一種對那片凈土的期待;機緣不巧,未與國家極地辦等即將出征守望南極的英雄們碰面。

    所以3個月以來一直在默默等待,心中浮想聯翩:在太陽不落的世界,在煙火不生的環境,在與風暴為伍、白雪嬉戲、企鵝繞膝的日子裏,他們的喜怒哀樂是否更加純粹與放肆?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又有哪些驚心動魄的經歷?

    幸運地,這次我不僅遇到了萬昆,這位南極科考生活的忠實記錄者,還遇到仰慕已久、先後八次到達南極的總領隊魏文良先生以及埃默裏冰架鑽探隊李院生隊長。

    提起這次科考,每個參與者臉上泛著紅光,工作碩果纍纍,生活經歷豐富,曆險小插曲不斷,驚得人一身冷汗。

    
魔鬼西風帶:無知者無畏


    西風帶是進出南極的必經之路,位於南緯45度-60度之間,是赤道上空受熱後的熱空氣與極地上空冷空氣交匯地帶,終年大風。大風像一個屏障,一個衛士,保衛著南極不受世俗流毒的侵擾。

    在西風帶前冠以“魔鬼”二字可想而知它的厲害,幾乎每個穿越西風帶的人都留下胃腸翻江倒海的回憶,但中央電視臺記者萬昆講起西風帶經歷卻有點“洋洋自得”。

    “房間裏挂的衣物快斜成90度,很多人都吐了,趴在床上起不來。我和張京雖然第一次過西風帶,但都不暈船。張京拿著攝像機跌跌撞撞的,他把攝像機放到船舷上,拍下了雪龍船整個搖擺的鏡頭。”萬昆站在搖擺的雪龍號甲板上,對著搖擺的攝像機開始拍出境畫面,“當時浪高十幾米,整個從我後面打過來,真實感特強。”

    走過西風帶用了16小時,萬昆和張京拍完新聞片,煞有介事地下起棋來,“無知者無畏,當時沒意識到危險,感覺還沒搖夠”,看得出,萬昆對自己不暈船的體質頗為自豪,“這是我們第一次留下穿越西風帶的影像,以前因為暈船,什麼也沒留下。”

    到底這次穿越西風帶有沒有危險?作為總領隊的魏文良心裏最清楚,“當時在船上,最高浪高20多米,而我曾經遇到的最高浪高是38米/秒(3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

    八次進軍南極,在風雨中摔打慣了的魏文良一眼望去讓人頓生敬佩之感,講起話來底蘊十足。萬昆在旁邊告訴我,只要魏領隊在,他什麼都不怕。能夠以生命相託付,可見魏領隊在科考人員心目中的位置與力量。


    
遭遇冰縫:生死一線間


    極難發現的南極冰縫是科考隊員們隱藏的敵人,只要一腳踏錯,它會毫不留情地把你拽到另一個世界,遭遇冰縫,更能體會到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間。

    新聞工作者應該懷有好奇的心態,懷有探尋事實真相的勇氣,但説不準哪一天,因為好奇造成的後果又會讓你措手不及,萬昆的冰縫體驗就要“感謝”他的好奇。

    萬昆一路跟隨格羅夫山考察隊在雪地上跋涉,在駐紮營地不遠處有一處冰縫非常顯眼,大自然的雕琢使冰縫看上去“韻味十足”,惹得萬昆拿著相機不斷變換角度拍攝,畢竟遠處看得不過癮,萬昆又靠近了幾米,突然一腳踏下去沒了地面,撲通一聲膝蓋以下部分全進去了,幸好萬昆旁邊有一個科考隊員,一把抓住萬昆的胳膊……有驚無險。

    另一位科考隊女隊員,在執行野外科考任務時,整個身體全掉進冰縫裏。由於具備野外生存經驗,她在身體陷落的瞬間,迅速張開雙手雙腳,腳和手頂住了冰縫周圍的固冰邊緣。女隊員在手腳形成的四個支點中,選擇了承重力較強的一點,把手裏拿著的冰鎬甩出去,牢牢地扣在堅冰上,靠冰鎬的拉力,一點一點地爬出來,手全部磨爛。

    “如果她掉下去,沒有人會知道。當時只有五個人,找到她需要1小時,回去拿繩子再回來,又得一個小時,零下20多度,人抗不了那麼長時間。”

    經過那次,萬昆告訴我們,那位女隊員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改變了……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第19次南極考察隊領隊、節目製片人及相關人員在線
  • 對話南極春節特別在線
  • 南極科學考察在線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