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走近央視主持人之二十七
 
柴靜:尋找生命的可能性

發佈時間:2003年04月07日 13:53 作者:CCTV.com記者 張敏



    採訪柴靜的過程很愉快,她屬於那種讓人一見如故的人。短髮、黑衣,全身惟一的亮色是暗紅的圍巾,讓人在冰冷中體會到一絲雅致。

    在《時空連線》做了一年半的新聞記者,柴靜不自覺地會把自己推到輿論的浪尖。從冷酷到親切可人,各種評論紛然而至,誰也摸不透新聞裏的柴靜究竟有多少面?這次新疆地震,柴靜在現場不俗的表現,又加劇了記者與她面對面的渴望,她理解的新聞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聽她説新聞時觀眾會有流淚的衝動?她是如何敏銳地去捕捉那些在災難中感人而又真摯的瞬間?

    柴靜很聰明,她知道記者想要什麼,她也很坦率,開誠布公,不拿套話來搪塞。

    
“我只是把那些最打動我,讓我難以忘懷的東西表達出來”


    ……他説這是我爺爺傳下來的房子,現在要用我的力量給我的孫子蓋這個房子。聽到這話的時候,他孫子露出了笑容。這是我在採訪時第一次可以看到的笑容,災難可以毀滅一切,但是毀滅不了人們的信念。

    我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地震發生的當天,上午11:00,有一位孕婦在鄉里的醫院順利地産下了一位女嬰,因為地震,她的預産期已經提前了一個月,但是地震並沒有影響生命來臨的喜悅……

    ——摘自《時空連線:地震後訪民政部副部長》

    柴靜在《時空連線》新疆地震中的報道,受到褒貶不一。女同事們説“這就是有人情味的新聞,我喜歡。”男同事們説,“不行,新聞不能這樣做。”

    面對爭議,柴靜處之泰然。“在現場,我只是把那些最打動我,讓我難以忘懷的東西表達出來。當時,我們先到了18村,看到阿訇在主持安葬儀式,五六十個人圍成一圈,中間是死者家人,旁邊是死者,我站的廢墟是倒塌後房子的屋頂,砂漿非常脆弱,你能感到顫巍巍的,災民的牲畜、糧食、甚至生命曾經埋在下面。有一個婦女抱著孩子,壘石頭,生火給大家做飯……就是這些場景,讓我感到古老的村莊有種古老的力量把大家重新聚合在一起。”

    接觸達吾提阿西木,完成央視另一檔談話類節目《面對面》的專訪,是柴靜新疆之行另外一件難忘的事,對他的專訪也讓觀眾看到柴靜對新聞訪談的思索與實踐。

    “第一天傳送帶子的時候,我看到新疆電視臺的一個採訪,採訪對象就是達吾提阿西木,一個在災難中失去5位親人的一村之長,我從來沒看過一個50多歲的男人眼淚像河水一樣流淌。他幾乎説不出話來,仍哽咽著回答,‘我會照顧好這個村子的。’”

    第二天,柴靜和同事去了老人所在的村莊,看到老人第一眼,柴靜知道就是他了,在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柴靜既看到沉重的災難和悲傷,又讀出一種很堅韌的人格力量。

    “在《面對面》中的提問方式是我自覺想要的,問更多的為什麼,去一點一滴還原事實的真相,我要能聽到他當時的聲音,看到他刨土的樣子,我必須問得非常細。傾聽不僅僅是個概念,而是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它是不是在你的血液裏面。當他説,他往家跑,他喊著親人的名字……我都知道,都了解。”

    “當地震剛發生2天,你是想知道他們關於死亡生命的思考,還是想知道對於我們這些沒經歷地震的人,地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你是一個記者,你所有的淚水、歡笑和感同身受的東西,通過你的眼神可以去傳達。我雖然在採訪中更多的保持沉默,但這沉默當中有我一份理解。因為我知道生離死別是什麼滋味……”

    “也有人給我説場有點冷,我給自己打分也是剛剛及格而已,在這個節目中我看到自己的變化,進入忘我的境地。我不會考慮我的姿態好嗎?頭髮是不是亂了?你會忘記自己,只是去聽。記者在現場就像從地里長出的植物一樣,葉子一片一片地生長,這跟演播室的盆栽植物不一樣。”

    當達吾提説到一個人用手刨了一個半小時的土,挖埋在廢墟裏的親人之後,柴靜伸出手説,我能看看您的手嗎?

    按常識判斷,這雙手應該是傷痕纍纍,但讓她吃驚的是這雙手毫無變化,“掌心是幾十年勞作留下的厚厚的繭子。你想看到的那些東西都埋在繭子之下,它比滿手傷痕更讓我吃驚。”
下一頁>>